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为了挽回损失,一部分纺织业资本家咬牙接收了这些土地,有了种植园后,就是想办法恢复生产,可没有奴隶。幸好他们是中国人,农业文化深入骨髓,而且没有使用奴隶的习惯。中国地主习惯的经营方式,是雇佣长工,或者租让土地。
于是有的地主开始雇佣自由黑人,有的地主则选择招募佃农。长工制和租佃制开始在联盟国推广,并且度过最艰难的两三年后,开始发挥效果。
事实上,雇佣黑人的成本,比维持奴隶高不了多少,雇佣自由劳动,尽管短期成本看似比持有免费劳动的奴隶要高,但却不需要支付一笔昂贵的购买奴隶的固定成本,初期投入很低。租佃制就更没有风险了,土地分成一块一块出租给黑人家庭耕种,收取固定的地租,效益不高,但很稳定。
尝到甜头之后,大量中国资本开始组团涌入联盟国,一开始他们寻找那些无人问津的破产土地,后来这些土地都被人瓜分殆尽后,他们又开始成片成片的购买土地。这种抄底一样的投资,持续了三年,直到地价几乎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这才渐渐平息。
这些涌入的商业和农业资本,三年内席卷了南方三分之一的耕地,不过对联盟国也有很大的好处,大量涌入的投资,成为流入联盟国经济体中的一股资金流,这股活水激发了联盟国的经济。同时涌入的资本,也重塑了联盟国的农业经济,让联盟国的支柱产业,棉花种植渐渐恢复。
最难熬的三年过去了,经济开始恢复,延期的债务也开始慢慢偿还,政府税收不但足够维持自己的运作,还可以拨款修缮一些基础设施了。
但联盟国经济,已经被中国基本控制,大量动辄十万亩以上的大农业资本在这里形成。长工制和租佃制,开始慢慢取代奴隶劳动。即便是那些依然在使用奴隶劳动的种植园主们,也渐渐发现,与其花费重金购买奴隶,还不如在自由劳动市场上雇佣长短工,战争中得到自由身份的百万黑人,是这个自由劳动力市场上的第一批劳工。接着大量的逃跑奴隶也通过出售劳动力生存。
尽管还没有宣布完全废奴,可一些种植园主们,也渐渐开始主动释放奴隶。主要是一些作为负担的老弱黑人,他们几乎是被赶出种植园的,他们成了第二批自由劳工。由于战前奴隶制盛行,导致南方缺乏一个完善的自由市场,早期获得自由的黑人奴隶又普遍遭到歧视和排挤,这些黑人大量拥挤进一个狭小的自由劳动力市场,导致工资被压的很低。相比密西西比河另一侧的中国领土上,优势巨大。
于是在三年后,治安环境日趋稳定之后,已经在联盟国市场上取得成功的第一批投资者看到了机会。第一批投资者中,有一部分正是纺织工业资本家,他们发现黑人劳动力非常便宜,并且通过跟黑人的接触,发现这些做过奴隶的黑人其实相当驯服。于是在成功通过雇佣黑人,恢复了棉花种植之后,有些资本家开始将工厂向联盟国境内转移。此时这种投资十分划算,一方面是黑人工资下降,另一方面是联盟国金融崩溃,导致金本位的中国货币在这里购买力严重高估,投资的成本极低。
唯一制约的是,黑人的技术能力很差,他们逐步逐步的转移工厂,先是轧棉,接着是纺纱,五年后,联盟国出产的棉纱,就已经在北美领地上占据了巨大的份额。
由于距离的关系,小石城所在的中南省最方便将本地的低端产业转移到了联盟国境内,这里的低端产业,经过短暂的兴盛,在高劳动力成本下迅速转移,但兴盛时期积累的财富并没有消失,而是变成了投资。另外纺织业从这里走过,也并不是片叶不沾身,他们留下了一套工业体系。纺织业走了,当年因纺织业发展起来的机械工业还在,纺织业走了,但当地的产业链不是断掉了,而是升级了。
当然,产业转移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完成的,但迹象很明显,趋势出现了,不顺应这个趋势的,要么退出,要么淘汰,最后只会留下高端纺织业,留下设计、制衣,机器设备等高附加值的产业。
大概用了五年时间,中南省大量的棉纱厂转移到了河对岸,转移到了新奥尔良为中心的路易斯安那。
伴随产业转移,联盟国经济转好的过程中,是奴隶制的进一步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