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南水库这边不受欢迎,刘青山便拉着自己父亲,到供销社那边找母亲和小姨去了。
越到年底,对联的生意越好,到腊月二十七八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对联销售的最高峰了。
林士菊看到自己丈夫垂头丧气,便忙问怎么回事。
听完丈夫的话,林士菊便忙安慰自己丈夫:“振远,咱们不是也从南水库那边赚了一万块钱了吗?”
“爸,知足行了,南水库那边也就头两天上鱼快,三两天后啊,就不怎么上鱼了。”
听了儿子的话,刘振远忽然想起来,自己儿子怎么对钓鱼这么有研究呢?
“哎对了儿子,你跟谁学的钓鱼啊?”
“就过年的时候听我大姨夫讲的,我放学之后就天天到北河水坑里面琢磨。”
刘青山倒是没撒谎,自己喜欢上钓鱼,引路人正是自己的大姨夫沈悦同。
要说钓鱼,农村人虽然喜欢的要比城里人多,但是要说到钓鱼理论,农村人就远比不上人家城里人了。
尤其是像沈悦同这种当官的,真正的大鱼没钓上几根,但是钓鱼的书没少看,钓鱼的理论更是一套一套的。
刘青山说跟自己大姨夫学的钓鱼,刘振远绝对信。
每次遇到自己的大姐夫,一块喝酒的时候,说来说去,沈悦同都会讲半天的钓鱼理论,搞得刘振远头脑嗡嗡的。
可是,没想到的是,一旁的自己儿子竟然听了沈悦同的话,悄悄地记住了,而且还在这方面有了不小的研究。
然而,即便如此,刘振远对自己儿子的评价也并不高,只不过是“钓鱼奇才”而已。
他不知道,自己儿子不但是“钓鱼奇才”,而且是全省钓鱼大赛的冠军呢。
刘振远哦了一声,丢给刘青山一块钱,说道:“到供销社了,你去看看有啥想要的,自己买去吧。”
小孩子不能拿钱,是农村里面大人反复灌输的思想。刘青山作为一个即将八岁的小孩,能有一块钱的零花钱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然而,对于前世里面随便一旦买卖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刘青山来说,这点钱实在有点寒碜。
到了供销社里面,刘青山有些无奈。
“哎,老爸啊,我给你赚了一万块,你就给我一块钱的零花钱……”
1991年,供销社还是农村里面最风光的单位。许多商品,只有供销社里面才能买到。而且,供销社里的商品的质量要比集市上面的高出很多,许多单位过年发福利,都会到供销社里面买东西。有些比较紧俏的商品,要想买到,就得必须跟供销社的领导搞好关系。因为这个,供销社在1991年的时候绝对是红火的单位。
以大寨乡为例子,在1991年的时候,算得上是吃公家饭的单位,也就有乡政府、乡供销社、派出所、邮局、信用社和学校这么几个部门。这些部门全部集中在大寨村大桥的东边,而这些单位,就数供销社最吃香,其他的单位都或多或少得用得着供销社,都不敢得罪他们。
而且,供销社职工的福利待遇是远远超过其他单位的。像学校里面的老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