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去小说网 www.27txt.info,最快更新回到明末当军阀最新章节!

    杨潮的事情很难办,因为杨潮救出太子,并且一路护送南下的功绩,无论如何都不比吴三桂借八旗兵收复北京小,如果吴三桂封了国公,杨潮理当也封一个国公。

    可是杨潮已经被封为忠义伯了,而且是崇祯亲自封的,先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用来酬劳杨潮护送太子南下的,现在先帝刚死,新帝刚刚登基,年号还是崇祯没变,就更高崇祯皇帝的决定,文武百官都觉得不合适。

    可是如果不封赏杨潮,封赏吴三桂的话,就有些不太合适。

    杨潮站在朝堂上,听着一杆文臣热烈讨论,心中感到十分的滑稽,人家吴三桂明明都投靠满清了,这群人竟然把头埋在沙子里当不知道,一个个认真的讨论着该如何封吴三桂的官爵。

    至于自己对这种虚名并不是太在意,是伯爵还是国公,那都是虚的,最关键是手里要有力量,杨潮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甚至能逼的福王去江北迎接太子,靠的可是手里的士兵,而不是什么密旨之类的虚头巴脑的东西。

    要知道原本的历史上,福王登基为皇帝,出现太子案,没有辨明真相前,福王可是立刻派人去辨认,并且在朝堂上公开表态“有一稚子言是先帝东宫,若是真先帝之子即朕之子,当抚养优恤,不令失所。”

    如果不是杨潮手里有重兵,并且带着几十万百姓,把江南文武唬住,恐怕福王还是会抢先一步登基,最多来一个“善养”崇祯的儿子,当成自己儿子养罢了。

    所以杨潮根本就不参与封赏吴三桂的意见,甚至杨潮对借虏平寇这个大旗根本就不屑一顾。当场表示反对了两声,发现朝堂上没有一个跟自己意见一致的,全都认定应该借虏平寇。认为是一着妙棋。

    观念的差异让杨潮选择不介入这个争执,只是有些感慨还是后世的政治家眼光高。太祖当年能在日寇侵华时期,摒弃前嫌没有发出什么“借日平蒋”或者老蒋来一个“借日平红”的政策,眼光上确实比大明朝这些文官强太多了。

    但是杨潮坚决反对派兵北上联合满清,倒是有一些一直对满清鄙视的官员赞同,他们附和说应该坐看虏寇相攻,观贼自败!

    接着大臣商议,要给吴三桂十万担漕粮通过海路送到天津,在给五万两白银劳军。同时让吴三桂用来收买满清。

    杨潮也是坚决反对,直言不讳吴三桂已经投降,都剃发易服,接受了满清平西王册封,对此满朝文武视而不见,都相信那是吴三桂假意蒙蔽满清的计策。

    这群酸腐,吴三桂明显不看好你们,人家真是投靠新主了,可是杨潮说服不了他们。

    但是杨潮提出的几项揍本,这些文官却没有任何反对。第一是杨潮此时深得皇帝信任,也跟文武百官关系不错,第二是他们根本不在乎杨潮的揍本。

    杨潮上奏的题目有二。第一是在新江口增加十万练兵,百官同意,皇帝准奏,封杨潮为新江口团练总兵,负责编练水陆十万营兵;第二是杨潮奏请开海,在苏松择地设立市舶司,收取海税来养兵,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后,面对前两匮乏窘境。又有杨潮立下军令状,表示愿意以海税养自己的十万兵。开海后不向朝廷要一两的军饷后,朝臣同意了。

    等于是杨潮获得了以海贸养兵的权力。

    或者说杨潮获得了垄断大明朝海贸的大权。

    同时一系列的详细方略也都讨论了出来。第一杨潮调遣一波水兵在苏松择地驻营,防备文官们担心的海寇侵扰问题,第二杨潮保举了一个文官去市舶司监督,防止出现各种私通海寇的情况。

    议事结束,杨潮感到身心俱疲,但是下朝后还不能回家,新朝刚立,事务繁忙,朝堂下面的沟通同样频繁。

    在金钗楼中杨潮宴请杨文骢。

    杨文骢是兵科都给事中头衔,福王监国时,他姐夫马士英的保举下,升到了兵部主事。这次太子登基,在杨潮的保荐下,他又升到了户部左侍郎,去坐镇苏松市舶司。

    “恭贺杨老大人!”

    “该是老夫恭贺杨伯爷才对。”

    两人相互恭喜不提。

    喝着酒交换了一些对朝堂的意见。

    最后杨潮切入正题:“老大人此去苏松坐镇市舶司,敢问老大人可能持廉?”

    杨文骢一直都是杨潮官场上的盟友,他不希望这个盟友因为贪污,破坏了自己的大事。

    杨文骢点头:“本官不是贪鄙之人!”

    杨潮点点头,此人是贪权,并不太贪财,但是会收取一些常例银子。

    杨潮又道:“不知一年一万两银子可够老大人花销?”

    大明朝的官员花销很大,包括出行的排场,雇佣幕僚的薪水,都是自己掏腰包,官员的薪水又很微薄,无论如何是不够花的,因此贪污变成了大家默认的潜规则,没人会认为贪污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行为,除了要打击对手的时候,没人会告发别人贪腐。

    杨文骢想了想,点了点头,科道是清水衙门,他是都给事中也贪不到几个钱,一年有一万两足够了。

    看到杨文骢点头,杨潮语气肯定道:“那好,本官会奏请朝廷,从市舶司中每年给老大人下拨一万两俸禄,老大人不得贪墨一两外财,否则本官就要翻脸不认人了!”

    见杨潮说的果决,杨文骢不由小声问道:“那常例?”

    在江南做官久了,知道跟海贸打交道的市舶司,肯定是一个油水很足的衙门,弄不好能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