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一三零二章 换方法
互相请之后,领导教授们去各自座位上,讲座人登台。杨景行也被现场气氛感染得放下了脸上的社交表情,站稳后简直显得严正,他看着台下的百来号人,有几秒钟才想起来要说什么:“关于才智、才华、天资、天赋,汉语中也多个侧重点不同的词语,才智,侧重智慧,才情,侧重情感,才思,侧重思维,才华,侧重个人风格,才略,侧重方法。我更喜欢的是一个听起来不是那么才能稍显平庸的词语,才干,干。”
一片严肃和懵懂中,有个中国学生露转瞬即逝地笑了一大口,看样子还能跟国内接轨。
杨景行没笑:“干,意思是做,空谈不是才能,一个人的才华是由他怎么做组成的,做得多并做得好。那么多伟大的音乐家,他们的每一首杰出作品都包含太多种怎么做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可以尝试探寻一下他们笼统的才华是由哪些怎么做组成的,谁是你们最感兴趣的?”
讲座人还搞普选,但是没人买账,学生们继续看着台上却不出声,感觉是非暴力不合作。
杨景行陪笑:“没有吗?”
秀气黑女生再度捧场:“贝多芬!”
显然也有人不那么欣赏贝多芬,一个南亚长相的男生立刻高声叫出巴赫的全名,然后海顿莫扎特肖邦柴可夫斯基等大家的名字当然也陆续冒出来,德彪西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这些也有些人气,连居伊哈德曼甚至近到莫里茨也有人欣赏。不过对比还是很明显的,柯蒂斯的氛围要比茱莉亚更怀旧一些,好像没人提到施托克豪森利盖蒂这些,连科普兰都被遗忘了。
最终还是几巨头的天下,粉丝们也势均力敌难分胜负。
“好的。”讲座人一个手势就让听众安静:“多少人想复习海顿的才华?”
不到十个听众举手或者发声表态。
杨景行视线统计:“莫扎特呢?”
学生老师加起来得有三十来个,然后巴赫却略输莫扎特一筹。支持贝多芬的人明显增多,几乎过半了,虽然有些人是重复举手。柴可夫斯基,似乎不输给莫扎特。
“好的。”杨景行只能遵照民意:“贝多芬。”
柯蒂斯的学生真是好虔诚,好些贝多芬的支持者都喜出外望了,还有人击掌庆祝或者紧握双拳几欲呐喊,都是些西方资本主义的放浪搞头。
杨景行继续:“我们该说哪一首作品?”
贝多芬的支持者顿时内讧了,各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青菜萝卜各有所好,其他作曲家的粉丝还敏锐地抓住机会纷纷站队促进分裂。关键时刻,有一排学生及时团结起来了,他们像是经常看球赛一般冲充满力量的节奏感一起喊起来:“Appassionata!Appassionata!”而且很快带领起身边人。
《热情奏鸣曲》,被研究被推崇的程度比《月光奏鸣曲》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是贝多芬的中晚期作品要比前期作品更成熟更深奥,就算只论硬性演奏难度“热情”也要大大高于“月光”,所以《热情奏鸣曲》被公认为钢琴艺术史上的高峰。
“热情”的呼声迅速稳定甚至统一了局面,让敌人的阴谋诡计不能得逞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柯蒂斯人脸上洋溢着得意骄傲甚至是胜利的喜悦和荣光。
讲座人简直有点无助:“热情奏鸣曲,我能多说些什么呢?”
听众们顿时板起脸来,不可能有人帮忙的。
杨景行走到琴边,可这次他都没坐下,很不尊重地站着把作品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先弹了两个小节,然后大放厥词:“听起来很平常,甚至乏味,每个人都可以弹出这样的动机和主题,我们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这个和声……这个级进……这个装饰音……都是对动机的延续,但是显得如此小心,不够彻底也不够明确。”
听众们纷纷点头,这个他们都知道,至少也听得懂。
“在贝多芬之前谁这么干过?”讲座人像是不再需要意见和互动甚至不再信任听众了,自己抓紧回答:“我想起巴赫和海顿……”
讲座人又顺势弹起巴赫和海顿,听众们都没机会发表不同意见。
又弹了几个小节后,杨景行变得更加自说自话:“类似的手段,非常不同的音乐效果,为什么,因为贝多芬的主题。再听这个半终止……半终止之后的扩展……扩张后的变格终止,普通吧,但是乐曲这里的音乐色彩已经不再普通,贝多芬是怎么做到的?”
学生们依然不帮忙,继续看着。
杨景行做试验:“如果更改主题的一个音,像这样,似乎改变并不大,但是呈示部会发生什么呢……”
才听了讲座人的改编两个小节,已经有学生开始笑了,分明滑稽嘛。
杨景行要说的是:“那么的怎么做之间是有联系的,这让我们可以思考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技术有为什么,灵感同样有为什么……”
接下来讲座人也不演示了,开始一通瞎扯,有时候装装样子问听众的看法和意见也只是他自己为了承上启下,杨景行并没真给听众发表看法的机会。
好像也没出现听众想要说点什么,柯蒂斯毕竟是个偏重培养独奏的学校,学生大多对音乐学音乐史和作曲技术理论并没那么深入的了解,所以讲座人那举一反三的发散还是挺能唬人的。
杨景行还越讲越快,就一个倒影手法他能在两三分钟的时间里列举出六位作曲家的十几件作品,还分别点明同样手段作用的不同对象以及达成目的。
听众们尤其是学生都越来越艰难了,他们大多只能望着台上发呆,点头都懒得点了。作笔记的几位也没刚开始那样讲究了,开始胡写乱画。
约莫用了二十来分钟时间,杨景行终于把《热情奏鸣曲》的创作梳理了一遍,他说得更多的其实是源于作品的发散思考,就还不至于毫无新意。
杨景行关于热情奏鸣曲的总结是:“……贝多芬所做的没有一项是他独有的技能,但是他成功让作品成为独一无二,因为他更好的知道怎么做,这其中几乎不包含运气。有时候碰运气是最乐意的选择,但是好运气比才华和实干难太多了。”
鸡汤又起作用,听众明显被激励了,纷纷热烈鼓掌并变严肃为振奋。
杨景行不能无视那个不鼓掌而把手举得老高显得很焦虑的金发女生:“请说。”
女生还站起来了,把姿势调整端正得有点做作,摆出一副在浦音肯定会被戳断脊梁骨的夸张欢悦表情,说话也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有如:“非常感谢你,杨先生,我叫卡洛琳,卡洛琳斯特林,我拉大提琴。非常欢迎你来到柯蒂斯也十分荣幸能见到你本人,衷心希望你在这里度过愉快时光。”
“谢谢。”杨景行静观其变。
金发女生再调整状态,看上去更激动了却又难以启齿:“杨先生,我想……如果你能对这首钢琴奏鸣曲做一些演奏方面的讲解,肯定会让今天更令人难忘更激动人心,让这个星期天更完美!”说完了还继续不好意思着,显得多腼腆多怕生。
是不是美国人就喜欢忸怩作态的,金发女生话音刚落,柯蒂斯人顿时群起而支持之,点头的称是的还有恨不得鼓掌的,看上去还那么发自肺腑。
杨景行好像不是很积极:“时间不多……好,你有最喜欢的演奏家吗?”
“你!”金发女生一本正经得好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