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因此才停下脚步,不再玩主动出击,而是要玩防守反击。
特别要说的是,因为性价比以及弹药的敏感性,李志高的弹药主要不是从现代购买,而是自家兵工厂生产的。虽然自家兵工厂已经在加班加点的在生产弹药,但毕竟缺乏足够的熟练工人,生产力有限,要把李志高之前消耗的弹药补充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时间拖得越长,李志高的弹药越充足,实力自然也是越强。
原本李志高的目的跟赵长天的想法一样,就是呆在南京,等着清军自己送上门来,然后在南京城下一举歼灭清军主力,而清廷也的确很快做出了反应,派出主力部队汇集淮安,还派出一支军队去牵制安庆,一副气势汹汹,要一举剿灭叛军的样子。
谁知道就在这时,一个被人所忽略,但却不应该被忽略的人登上了舞台,这个人就是袁世凯!
早在清军开始在淮安集结的时候,李志高就迎来了一个袁世凯派出的秘密特使,这个人就是杨度。
杨度亲自面见了李志高,并提出了袁世凯的建议,那就是跟李志高签订一个互不侵犯的秘密协议,彼此之间互不攻击,就算这次清军出动大军,但袁世凯保证约束住攻打南京的部队,保证让清军只是来到南京城外三十里驻扎下来,绝对不会攻打南京,同样的,李志高也得约束好自家部队,别袁世凯那头控制好了,你却擅自攻击,那就闹笑话了。
说白了。袁世凯的意思就是,攻打南京只是做戏,是做戏给别人看的,咱们彼此之间还是互不侵犯。
对杨度提出的建议,李志高倒是挺相信,因为袁世凯虽然现在已经被解除了一切职务,只在家赋闲,但清廷的新军将领,几乎都只听袁世凯的命令,荫昌虽然是名义上的总统制。但却根本指挥不动手下的各个将领。
也就是说。新军。至少攻打南京的那几支新军,其实还都是听袁世凯的!
就因为袁世凯派杨度来传了信息,加上李志高也没准备好,不想继续顶在前面跟清军死磕。浪费自己的物资弹药,于是这才命令部队在南京城按兵不动。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李志高也早早率领主力部队,带着杨度来到南京城外的牧龙镇驻扎,就是怕清军万一真的背信弃义攻打南京城,也好及时有个照应。
之所以不事先把这事儿告诉赵长天,是因为这事儿毕竟隐秘,不好明说。并且也不确定,因此才没跟赵长天明说。
除了这个因素外,就战术层面而言,防守肯定比主动出击消耗更少,而且防守的话。还能造成紧张气氛,恐吓其他想过来摘桃子的同盟会革命党。
要知道,自从南京起义之后,革命党分子就开始狂欢雀跃,不但孙大炮立刻启程回到中国,就连原本被打压的革命党分子,也纷纷赶来南京,这其中,还有一个十分著名的人物,这就是黄兴,黄克强!
应该说,黄兴是一个真正的革命志士,至少比孙大炮要强的多,起码敢于事事都顶在第一线,能够以身作则,算是一个敢作敢为的真汉子。
原本,黄兴已经秘密来到中国,打算搞他的广州起义,也就是后世的黄花岗起义,不过就在他筹备起义,准备枪械的过程中,南京却最先爆发了革命。这让他十分振奋,并且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就带领林觉民等其他青年才俊,辗转来到南京。
黄兴带人来到南京,除了要参加战斗保卫胜利果实,也有点抢班夺权的意思,只可惜,虽然明面上,南京是第九镇起义夺城,但来了之后就会发现,真实情况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稍微找原来第九镇的官兵一问就能知道真相如何,而整个南京城,也都是牢牢把握在赵长天手上。
就实力上来说,赵长天是南京城当之无愧的老大,他直接统领李志高的一个主力团以及已经编组完毕的南京守备师,间接统领原第九镇的反正官兵,手底下的官兵超过两万人,且武器先进,物资充足,而革命党呢,陆陆续续来的只有不到两千人,其中大半是想过来讨好处的。
赵长天是个纯粹的军人,他才不管你什么同盟会不同盟会,他只认首领李志高一个人,因此革命党分子要来南京,他不拦着,你要开你的什么大会,他也不搭理,但你要是插手军务政务,那是绝对不行的。
就为了赵长天的这些做派,这些动手不行,嘴皮子却很厉害的同盟会成员整天对赵长天口诛笔伐,什么独夫,什么窃贼,要不是黄兴还有所克制,事态恐怕还会更加恶劣。
然而,就在清军大兵压境之后,这些慷慨激昂的同盟会成员都偃旗息鼓了,很多人都害怕了,借口去联络其他革命志士,匆忙离开了南京。这些人离开南京后,大半都去了杭州,在杭州搞起了临时政府的预备会议,整天不停的开会,幻想着成立政府以后,别人都听他们的。
只有黄兴坚定的留了下来,并且把其他志愿留下来的革命志士组成了一支志愿军,协助赵长天的部队守城。对此,赵长天也不废话,遵照李志高的指示,给了这支人数不过八百多人的部队每人发了一支新中正步枪,子弹若干,并且还包吃住,算是仁至义尽。
不管怎么样吧,清军终于是来了,但果然在南京城外三十里驻扎,之后就按兵不动,怎么也不肯发起进攻。
毫不客气的说,当时赵长天如果真的肯率领部队出击,赢面很大,因为此时的清军根本就没有作战的心思,只可惜赵长天当时也被李志高约束着,无法自由发挥。
之后,按兵不动的新军将领开始联名向清廷提出要求,说如果袁世凯不复出,他们就不动兵,要想收复南京,就得让袁世凯重新出山!
总统制荫昌听到这里,自然是大怒,开始再次催促,谁知道催促的急了,袁世凯的嫡系部队,张永成为主的第五镇改编的第三军干脆率先自行退兵,此后第二军也跟着撤退,荫昌统领的第一军独木难支,士兵也没了打仗的心思,也只好跟着撤退了。
三军撤退到了淮安,就再次不动弹了,明显是等着清廷的答复。
一开始,清廷还很硬气,就是不肯启用袁世凯,反而派人对新军的部队主官不断的进行说服拉拢,然而等到在安庆牵制的第四军第五军在安庆城下全军覆没,武汉三镇被李志高叛军顺势占领,四川、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纷纷通电宣布独立的噩耗传来,他们就再也支持不住了。
原来,当清军攻打南京的主力撤退回淮安的时候,天下就已经深受震动,到处都开始不稳了,特别是安庆的新军,位置十分尴尬,走不是,不走也不是,而里面的革命党分子更是越来越活跃。
之后,就在清军第一二三军撤回淮安的第三天,在安庆牵制李志高第一预备师的第四第五军同时发生了哗变。
一开始,是新军第八镇十五协在阵前起义,紧接着第二十一混成协也立刻响应,一时之间,清军大营立刻大乱。而发现这个情况后,周大强也当机立断,留下一个团做预备队继续在安庆防守,其余部队顺势攻出去,跟新军起义部队里应外合,在安庆城下把第四第五军打了个全军覆没,并趁势继续进攻,一直打到武汉三镇,最后因为李志高的命令而停下脚步。
第一二三军不打自退,第四第五军全军覆没,清廷的威信一落千丈,其他省份看到这个情况,立刻就知道清廷没戏了,自然都忙不迭的通电独立。
至此,奕劻及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等人深感局势严重,一致主张起用袁世凯,英美等国的公使也建议起用袁世凯,载沣见中外一致认为“非袁不能收拾局面”后,这才不得不启用了袁世凯,让袁世凯就任两江总督,派他先去淮安收拾部队,然后重新南下收复南京。
在清廷看来,只要打下南京,只要灭了李志高,其他地方自然可以慢慢收拾,只可惜,清廷的上层分子还没看清局势,不知道袁世凯从一开始就包藏祸心,也不知道其实整个天下从南京起义的那一刻,就已经不再是清廷所能控制的了。
用句俗话说,革命之火已呈燎原之势,再也阻挡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