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威逼张宾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人都把所谓的,“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中国退于夷狄则夷狄之。”归于子曰,如此论调实则大谬。
首先,这话不是孔子说的,也不是孟子说的。
孟子只说过:“臣闻用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也。”
“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这句实际出于韩愈之笔,是韩愈对《春秋》笔法所作的概括。
韩愈云:“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但韩愈的意思是说《春秋》以“礼”作为判别夷狄与中国的标准,凡是言行符合“礼”的,夷狄亦可视为中国,反之,则中国亦可视为夷狄。
“入夷则夷,入夏则夏!”的真正出处乃是效力于蒙元的伪儒许衡为论述蒙元政权的合法性而发明的,其核心论述即“拥有华夏这片土地延用华夏制度”的“无论是否具有华夏民族血统”都承认它的合法性。
不过,眼下许衡言论尚未出现,张宾这样的传统儒生当然不会拿这个作挡箭牌。因此面对卫朔质问,张宾只能沉默以待,不然就是对坚持华夷之辨的孔圣、亚圣不敬。这样的行为在儒生眼中,不啻于欺师灭祖,张宾不屑这样。
由此可见,孔圣人创立的儒教理论其实大部分是不错的,比如劝人向善,宣扬真善美等等。只是后人一些别有用心之辈,纷纷曲解了圣人真实意图,才导致儒家发展渐渐走入死胡同,最终连同华夏一起埋葬。
“孟孙先生,我辽东正在筹划编纂一部《汉奸录》!”
“何为《汉奸录》?”张宾面色苍白地问。
“凡附胡虏者;为胡虏出力者;仰仗胡虏为虎作伥者都会被纪录在册!为警示后人,这些人连同他们的家族都会遭到清算,甚至其本人还将被铸成铁人跪在各地受害晋民面前,享受万民世世代代唾骂,其家族永世不得翻身!”
卫朔这招狠啊!简直是直接挖了读书人的根。
读书人最怕什么?无他,身败名裂耳!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桓温那样理直气壮宣布:“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
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尤其是对于读书人而言,青史留名是他们毕生追求。能够在史册上留个好名声,读书人可以付出一切代价。高瞻、裴嶷、温峤等人追随卫朔左右,同样希望自己在史册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看来我张宾之名必定要在《汉奸录》上出现。”张宾颓然长叹一声,神情十分萎靡。
“若是先生有信心助石勒在五年内击败辽东,或许有希望改变自己命运。”
“呵呵!五年?”
张宾苦笑了几声,脸上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我连自己还能不能活五年都不知道,哪里有信心助石将军成事?”
眼瞅着将张宾打击得可以了,卫朔立即见好就收道:“先生的命运虽然无法改变,但却可以为张家后代考虑一二。只要先生助我辽东平灭襄国,日后我自会对张家照顾一二,虽不能保证其完全脱罪,但却可以隐匿两个后代,隐姓埋名后为张家传宗接代。”
在这个重视家族延续的时代,任何人都承担不起家族断绝传统的责任,即便强如张宾也不得不认真考虑卫朔建议。
不过,这道坎儿可不容易过,作为一个传统儒生出身,张宾绝不希望自己是个两面三刀的人。像他这样的绝世大才,一旦认定了主公,绝对会追随到底,中途肯定不会背叛。
然而谁让石勒是个胡人,接着卫朔连同温峤对张宾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说服,直到张宾认识到他的行为不能叫背叛,而应被称之为反正,是大义之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