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五年准备,只为今朝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金牌,只要不造反,哪怕指着国君鼻子骂,国君和大臣也会看在其祖先的功劳上宽大处理。
大概就相当于李冰和诸葛亮在四川的地位。
“如果同时建三条轨道的话,官道的建设就要彻底停掉了,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人手。钱倒是没有问题,但是粮草……我们必须留够应对战争的粮草。”蔺相如说道。
目前赵国还有足够的粮草,但是谁也不知道这场战争会持续多久,蔺相如不能把送往前线的粮草用在赵国建设上。
即便后者也很重要。
“那就建两条,漠南郡到邯郸这条,由我太仆负责一半的粮草。这样没有什么问题了吧?”赵豹拍桌子说道。
“你……哪来的这么多粮草?”蔺相如震惊的看着赵豹,他知道赵豹很有钱,但这……也太有钱了吧。
“不是我,是太仆这个部门。”赵豹黑着脸看着蔺相如,他确实很有钱,但都用来建设封地了,现在根本拿不出来钱,况且他也不是那种破家为国的人。
“太仆……哪来的粮草?”蔺相如看了一眼孔斌,孔斌没在,于是看向周子。
按理来说,赵国最有钱的部门应该是内史和少府,现在看,怎么变成太仆了。
而且他这个相国还一直不知道。
“没有粮草,但是我们有漫山遍野的牛羊,大不了让工人吃牛肉,喝牛奶,反正也运不出去,倒掉也浪费,就算不给工钱,我相信也能招到足够的人手。轨道就从漠南开始建,他们在前面建,我们在后面提供牛羊。”赵豹气势十足,犹如一个老财主在向穷人炫耀自己刚买的金链子。
他的炫耀确实起到了作用,饶是蔺相如、赵胜等人也没有料到还有这么奢侈的办法。
粗暴而又简单。
而且以漠南的肉价,虽然成本会高点,但有限,如果平衡一分钱卖不出去,白白倒掉的牛奶,和从邯郸运粮过去,成本已经差不了太多了。
唯一的缺点就是这批工人以后修别的路,见到饭菜恐怕吃不下去了。
“我……没有意见。”蔺相如无奈的看了赵豹一眼,赵豹连这种话都说出来了,他还能说什么。
说实话,别说蔺相如,就是赵括都没想到赵豹有这么大的魄力。
如果被其他国家听到,恐怕得羞愧死。
“既然如此,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漠南和辽东两条轨道同时建,辽东的那条要建到长城。确保以后能够顺利将粮草运到长城外。”赵括说道,“第二件事,就是调任燕地的官员,都商量好了吗?”
“禀大王,这是学院提供的名单,一共三十人。这是臣等从我赵国各级官员中挑选出来政绩比较好的,或者户籍在燕国的,在燕国做过官的,一共一百人。”蔺相如从桌子上取出两份名单,交给赵括。
最底层的乡和里就算了,郡县一级,包括一些邑,赵国是要安排上自己人的,名额大概一百多,其中有些郡尉或者县尉会直接从军队中任命,以便及时约束当地的治安。
剩下的就是从地方上调过去,或者学院中选一些表现比较好的,名额大概一百左右。
蔺相如提供一百三十个,是为了让赵括有挑选的余地。
虽然赵括放权,但蔺相如在官场混了几十年,一些细节还是懂得。
“都考核过了吗?”赵括问道。
“全都考核过了,学识上面没有任何问题,至于品性,就只能以后再看了。”蔺相如说道,他就算再厉害,也不敢一面就判断出一个人的品性如何。
而且人是会变的。
“任命书送给他们吧,让他们赴任前来一趟邯郸。”赵括将名单交给蔺相如。
“全部吗?”蔺相如问道。
“对。”赵括点了点头。
蔺相如眉头一皱,这样的话,名额就有些不够了。但赵括金口已开,不能再收回,看来只能和李牧商量一下,削减当地官员的保留名额了。
“不用削减燕地官员的保留名额,多给一些也无所谓,将这部分调到赵国来做官。以后燕地和赵地就是一家了,没有必要分彼此。”赵括似乎猜出蔺相如所想,开口道。
“诺。”蔺相如说道。
“第三件事,寡人已经同意燕地免税三年,但是学院建设刻不容缓,县级先不提,各郡必须各有一座学院,这件事由朝廷负责,并且祭酒和老师也要及时安排。诸位切记,以后燕地就是我赵国的郡县,和我赵国其他地方没有任何区别。诸位切不可因为其曾经是燕国而区别对待。”赵括郑重的说道。
为了收复燕地民心,他从五年前还没有攻占燕国就开始谋划,即便放着巨大的利益不要,也要得到燕地的民心。
为的不是别的,只是让赵国不会像历史上的秦国那样,虽然灭了六国,却不能收复各国的民心,最后各地纷纷揭竿起义,反抗暴秦。
杜牧曾言: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赵括之前做出的举措不是没有用的,将俘虏种的粮食送给他们亲人,帮他们写信。帮助燕国抵御东胡,包括免税三年,士兵秋毫无犯等等,都让燕地百姓对赵国产生了一些好感。
这些好感不足以让他们对赵国有归属感,但更不会站出来反抗。
还有通过商会潜移默化地推行赵国的度量衡,减少现在的阻力。
这些过去看来都是白费功夫,现在都在发挥作用。
随着时间慢慢推移,五年,十年,一代人,两代人之后,他们就会把自己当成真真正正的赵人,而不是所谓的燕国旧民。
天下诸侯割据已经数百年之久,各地风俗文化,语言文字早已不同,其他人没有统一的经验,不知道如何做,但是赵括知道。
他绝不允许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努力被其他人破坏。
这种破坏不止在于暴政,乱政,还包括两地实行不一样的制度或标准,对燕人鄙视、看不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