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第441章 441 录音磨合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媒体的关注算是一个意外,对于乐队来说并不算什么,横跨美国的公路巡演一路走来,乐队成员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场面都见过许多了,而且雨果那一首“好莱坞不是美国(Hollywood’s。Not。America)”更是将乐队成员心理变化细腻地表现了出来,报刊杂志的热闹对于乐队成员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威力。
相对而言,与希兰-莱库宁在录音室的合作才是对乐队成员们的最大挑战。由于录音室的特性,每一个音符的演奏都会被无止境放大,就好像用显微镜在检验表演的每一毫秒般,这与现场表演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呈现形式,对于乐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而且困难重重。
对于雨果来说也不例外。
在音乐的整个创作过程中,可以大方向地划分为作曲、作词和编曲三个环节。大部分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与作曲训练的普通人,只是对于曲调有感觉,他们可以哼唱出一些简单的曲调,却没有办法将这些曲调完成制作,简单来说,就是普通人可以作词,甚至天赋出色的人还能够完成作曲,但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却很难完成编曲这个部分的工作。
编曲这个环节其实就是将一首曲调演变成为完整的音乐形态,简单举例说明,可能一首曲子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划分为多个环节,一个人负责创作曲调与和声,一个人负责创作弦乐队声部,一个人创作电声乐队声部,一个人负责创作打击乐声部等等,那么作曲就是第一个环节,而编曲就是把这四个环节整合在一起的人。所以,经常可以看到作词人、作曲人之外,还有一个编曲人。
编曲人的重要性丝毫不逊色于作词人、作曲人,甚至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编曲环节还占据了更为重要的位置。因为编曲是将一首普通的曲调给予正确的引导,赋予音乐灵魂,这就是所谓的音乐制作过程。
很多时候,编曲和作曲会是同一个人,因为作曲人对自己的音乐有最直接的了解,也往往能够赋予编曲最准确的理解。但是在音乐领域里,也有专门的编曲人,可能他们作曲能力不是那么强,可敏锐的乐感、精准的流行嗅觉和准确的判断,最重要的还有对乐器、对节奏、对旋律的出色辨识能力,却可以赋予他们杰出的编曲能力,甚至具备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雨果之前改编了“下次你看到我(Next。Time。You。See。Me)”其实完成的就是一个编曲的动作,这是对原曲的乐谱、节奏、风格进行修改的一个过程。披头士的经典歌曲“昨天(Yesterday)”根据吉尼斯纪录被一千多名歌手演唱或者翻唱过,表演次数达到了七百万次,可谓历史之最,而同一首歌在不同歌手的演绎之中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采,其实就是编曲的功劳。真正优秀的编曲,就是有能力将旋律用最出色最舒适最精彩的方式呈现出来。
雨果是一名作词人、一名作曲人,但他对于编曲环节的了解就有很大程度的缺失,虽然他在十年摇滚生涯之中自学了许多专业编曲知识,也和许多专业人士有过交流,可是因为一直没有系统学习过,所以在这方面雨果的知识就显得很零散。
荣耀至死第一张专辑十一首歌全部都出自雨果之手,这也得到了希兰的同意。这十一首歌其实雨果都按照乐队的风格完成了编曲,但这种编曲还是比较粗糙的,就好像一件手工木制家具,完成了打磨,但还是留着些许毛刺,不够精细。平时现场表演过程中,即使有些粗糙的部分,乐队成员也会自己做出调整,但是进入录音室之后,这些毛刺就被放大,而成员之间又不像现场表演时能够作为配合——大家在录音室都是单个单个进行录音的,所以编曲的粗糙就立刻显现了出来。
不过幸运的是,十年经验还是给雨果留下了很多东西,他对于编曲的理解也很有自己的一套体系,编曲最基本的一项技能就是对乐器的精准理解能力,什么乐器适合什么风格,什么时候应该使用什么乐器,这都是十分基本而重要的。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许多类型的音乐都会使用管弦乐团来进行伴奏,乡村、流行、摇滚、嘻哈这些看起来和古典乐器没有任何联系的音乐风格也都纷纷利用古典音乐的管弦乐团来进行编曲,所以编曲人对乐器的理解就更加重要了。
雨果当初对键盘、贝斯、架子鼓等乐器的敏锐辨识度,其实就是来自于多年对编曲研究沉淀下来的附加技能。
“所以你是说这首歌主乐器必须使用钢琴。”希兰和雨果面对面地坐着,他用右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