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去小说网 www.27txt.info,最快更新我在中唐当皇帝最新章节!

    小麦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农作物,原产中亚,栽培历史已有一万年以上。它约在公园前2000年传入我国,公元前六世纪的黄河中下游已经大规模种植小麦。

    汉朝时期,随着石磨的推广,小麦发展迅速,西汉董仲舒曾建议在关中地区大力推广种植小麦。

    小麦虽种植较晚,但它耐寒,不受冬天冻害,可以在秋天播种,夏天收获。随着种植小麦和粟的技术不断提高,二者可以交替播种,形成了一年两熟的局面。小麦打破了粮食作物一直以来春种秋收的格局,很好的弥补了土地空窗期。

    每奔驰半个时辰,李宁便在官道凉亭凉亭休整片刻。他趁此机会到官道两侧田地观摩农人割麦场景。

    每一块田地里都是全家出动,青壮刈麦、老幼捡穗,抢收粮食。李宁情不自禁的想起白居易那首千古名作《观刈麦》,果然是田家五月人最忙。

    李宁注意到青壮男丁手中割麦工具,乃是一把长形镰刀,刀柄是三尺左右圆木。这种割麦工具名叫“麦钐”。

    只见那农人左手抓住一把麦秆,右手快速用麦钐割下,随后放入旁边麦茬上堆在一起。然后再运至田边地头的麦场上进行晾晒,最后再用牛拉着小石碾,把麦子从麦穗上脱去。

    李宁又见旁边一户农家已割好麦子,碾成麦堆,卖场中的男子拿着长叉正在把完全脱粒的麦秆摞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蒙古包帐篷的麦秸垛。

    麦秸垛最上面有一个和李宁差不多的男孩在麦秸垛上踩来踩去,力求麦秸垛紧实牢靠。毕竟这些麦秆可用作日后引火烧饭。

    与此同时的卖场另一边,还有位妇人在麦堆旁,用木锨扬起一锹麦子。在初夏的暖风吹拂下,麦子掉落旁边。而麦子中夹杂的麦克、麦皮则顺凤向北飘去。

    这样一来,麦粒与麦皮麦壳便轻松分离。在双熟稻普及前,小麦产量甚至一度超越水稻,成为产量第二的农作物。隋唐时期,随着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又超越小麦。

    隋唐以前,我国粮食作物的格局一直是“北粟南稻”。粟为小米,稻为大米,多为煮烧,所以古人饮食习惯多为“粒食”。

    麦粒再经石磨磨成粉状,就可得到面粉,用于制作各种面食。石磨在西汉小麦发展后就伴随而生,目前每庄每村几乎都有。

    隋唐时期,北方的麦已经逐渐和粟已经并驾齐驱。馒头、包子已经普及,不必多说。胡饼,汤饼(第127章中,袁同直所食馎饦)也已甚受欢迎。

    但小麦毕竟是外来物种,人们对它并不放心,甚至有微毒之说。从古至今,有不少医药名家在著作中留言。

    南北朝著名医学家陶弘景,曾在《本草经集注》中言:“小麦合汤,皆完用之,热家疗也,作用则温,明穬麦亦当如此。”

    初唐时,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唐本草》中也又记载。苏敬说:“小麦汤用,不许皮坼,云坼则温,明面不能消热止烦也。”

    盛唐陈藏器在《本草拾遗》,记有:“小麦秋种夏熟,受四时气足,自然兼有寒温,面热麸冷宜其然也。”

    而后世北宋嘉祐年间由苏颂主持编撰的《本草图经》中亦言明:“小麦性寒,作面则温而有毒,作麴则平胃止利。其皮为麸,性复寒,调中去。”

    从石磨诞生前难吃的“麦饭”,到唐朝各种面食被人广泛接受,小麦历经数千年,道路坎坷。

    小麦与粟相比,粟在舌尖上给人们带来的快感显然不如小麦来得“细腻”。所以粟已逐渐失去了优势。直到宋元时期,粮食作物的格局才从“北粟南稻”变成了“北麦南稻”。

    收麦时节的五月中旬,天气干燥,气温炎热。若是发生火灾,极难扑灭。李宁刚才就看到一处被火烧过的大片麦田,现在还是焦土,直冒灰烟,甚是可怜。

    李宁一路上就发现了三处被火烧过的麦田,前两处不过一二倾,最后一处竟高达八九倾。他除了暗自叹息,现在也无可奈何,只得继续出发。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