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鱼镭来袭!”
“两枚!”
“全在左舷!”
“方位070!”
……
光华号上警声大作,指挥官李俊锋顿时大惊,想不到对手竟然如此狡猾,猜到自己意图暴露,并立即果断发动攻击。
“紧急规避!右满舵一次!”
“是!准备紧急规避!左车退4,满舵右1次!”
“左车退4!”
“成功规避鱼镭两枚!”
“声呐报告!”
“140方向,发现两枚鱼镭高速接近中……”
“右满舵两次!”
“是!满舵右两次!”
“成功规避鱼镭两枚!”
连续规避紧急规避两次鱼镭攻击,李俊锋顿时松口气。
就在这时,又有两枚鱼镭出现了。
“270方向,发现两枚鱼镭高速接近中……”
李俊锋再次心提到嗓子眼,急忙喝令道:“立即倒车!”
“来不及了!”
“撞击倒计时15秒!14秒……”
“主炮开火!”
咚咚咚!
光华号主炮猛烈开火,轰击来袭鱼镭。
嘣的一声巨响,一枚鱼镭被打爆,隔着两百多米远的海面上,炸开一百多米高的水柱,冲击波向四方扩散,光华号被海浪撞击的剧烈颠簸。
“干掉一枚!还有一枚!”
“主炮继续攻击!”
“进入主炮盲区了!”
“重机枪攻击!”
“重机枪防御失败!”
“撞击倒计时3——2——”
“全体准备防冲击!”
时间在这一刻仿佛静止了,李俊锋直接闭上了眼睛,等待死亡得到来。
之所以认定死亡,是因为他太了解中华帝国海军制式鱼镭装备了。
光华二十五年式十六寸(533毫米)重型鱼镭,战斗部装药高达475公斤,其中T嗯梯装药150公斤,剩下的325公斤则是嘿索金。
这是中华帝国皇帝李卫国亲自督导研究出来的最强渣药,军方也是按照李卫国的指示,在鱼镭战斗部中,把嘿索金和T恩梯两种渣药按照60%和40%混合配比,这样达到最强爆炸威力。
三年前中华帝国海军装备的533毫米鱼镭,一枚可以将一艘五百吨以下的护卫舰炸得稀巴烂。而这光华二十五年式新型鱼镭,一枚就可以将一艘两千吨以下的无防护巡航舰炸得稀巴烂,三枚鱼镭就可以击沉雷神号那样的超无畏战列舰。
李俊锋深知这种鱼镭的巨大破坏力,足以将光华号炸得粉碎,所以他绝望的闭上了眼睛。
然而,由于之前一枚鱼镭被引爆,造成巨浪冲击波,对高速射来的鱼镭造成一定偏差影响,同时一个大浪将光华号战舰推上波峰。就在这一瞬间,最后一枚鱼镭撞到光华号舰艏水线部位下的球型鼻艏,因为球型鼻艏周身涂满了润滑剂(减少水流阻力,降低噪音,便于声呐系统侦听),竟然将鱼镭奇迹般的被弹开了。
老半天,李俊锋没有听到爆炸声,竟然在发呆。
整个光华号上的官兵们,也都躲在各种坚固的角落里(防冲击必修课),周身瑟瑟发抖,以为自己要完蛋了,结果毁灭性的大爆炸迟迟没有发生,一个个都一头雾水,胆大的站起身来,偷偷拿起电话询问情况。
直到这时,听到有人询问防冲击是否还要执行时,李俊锋这才回过神来。
他顾不得去想那最后一枚鱼镭为什么没有爆炸,立即下达命令。
“全速离开!”
……
与此同时,铜鱼号潜艇指挥室内,金成吾手中捏着怀表,看着指针吧嗒吧嗒的走着,却迟迟听不到爆炸声传回,这令他面无血色。
他知道没能击中光华号,他也没时间去想光华号到底是如何躲开他的梅花镖攻击战术(潜艇战术语,六枚鱼镭,双三角定位攻击战术,被称之为潜艇战必杀技,几乎无法躲过)。
“立即下潜至100米,全速撤离!”
金成吾的手下们不知道有没有击沉光华号,但他们都知道此时不跑就要葬身海底了。
只是,当金成吾发动攻击光华号的命令时,他们就注定很难逃走了,因为附近的中华帝国海军战舰都接到了命令,不惜代价击沉铜鱼号。
此刻,太平洋舰队各舰迅速把演习弹重新更换为实弹,并且拉响了一级战斗警报。
陈申的脸色难看至极,刚刚还被皇帝李卫国夸赞,结果下一秒自己的部下竟然叛变了。他到现在都不知道是金成吾叛变,还以为铜鱼号的舰长陈大春和全体官兵一起叛变了,这让陈申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李卫国也是黑着脸,幸亏他不在光华号上面,否则自己的小命就危险了。
李卫军更是愤怒无比,竟然有军人发动叛变,还是他们海军的人员,攻击的还是皇帝陛下的坐舰,这对他这个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简直就是巨大的侮辱,不可饶恕。
“给我打沉他!(铜鱼号)”
李卫军的咆哮,代表了太平洋舰队全体官兵们的一致愤怒。
周围的二十多艘反潜驱逐舰迅速前来接应光华号,然后将声呐功率开至最大,全力搜捕铜鱼号。
吧嗒!吧嗒!嗒嗒嗒!
无数道声呐波不断打在铜鱼号潜艇护壁上,而且越来越密集,越来越急促。
金成吾一头冷汗冒出,他知道铜鱼号已经被包围了,强大的太平洋舰队反潜驱逐舰队已经锁定了他的位置,这从打在潜艇护壁上的声响密集程度和急促程度就可以判断出。
越是密集,证明周围的反潜驱逐舰越多。
越是急促,证明周围的反潜驱逐舰距离铜鱼号越近。
“头,我们怎么办?”
几个手下们忍不住离开自己的岗位,来到指挥室,焦急而紧张的看着金成吾。
“事已至此,能不能逃出生天,只能听天由命了!”
“下潜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