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酒碗里打转的故事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京绫道南昌府辖属下,
有座不起眼的小镇,或许是过于偏远的缘由,倒也是尽享桃花源里的平安无事。
只是这档子远离战火喧嚣,如果只是给那群织弄女红刺绣的姑娘妇道人家听了去,也不过是讨得一个拍胸部虚惊一场,嘀咕“菩萨保佑......”的碎碎念罢了。可要是真让那群窝囊了大半辈子的庄稼汉们听不得演义小说里的铁骑阵阵,那可谓是抓心窝子挠痒痒的刺挠,怕不是明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下地务农都是少插几亩秧,更有甚至估计是连夜深人静下的交付公粮一事,恐怕都是会力不从心,缺斤少两。
远离中原战火的小镇百姓们,自然是见识不到两军对垒的恢弘气势,同样也是瞅不着那沙场将军一人凿阵,宛若神人临世般,要做那万人敌!
这一来二去的,小镇里那座连是牌匾都已经缺了一个角的酒肆,在一日某位说书先生到来后,又生龙活虎般起死回生,一扫先前日薄虞渊的晦气劲,大有东山再起的意思。
临店的酒肆老板是从京都里搬来小镇的,算是从杨柳依依灯红酒绿的繁盛帝都落魄到了边陲小镇,眼下的他又恼又纳闷:怎么自家店里也有说书先生,怎么就比不过了呢?巫山云雨,行周公之礼;绡金罗帐,旖旎春光无限,莫不是这种故事吸引不了人了?
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邪乎,居然连方圆百里的酒徒常客们都晓得这栋酒楼的招牌。
当然,这招牌自然不是那缺斤少两的正门牌匾,同样的,也不是什么稀罕的醇酒佳酿,一座远离江湖庙堂的小镇,又能有什么传世佳酿呢?
江湖很好,有酒最好。
这种颠簸不破的道理,也是从那位酒肆年迈说书先生嘴巴里吐露出来的。
那位酒肆说书先生啊,那位独座大堂正中央,四面水泄不通围满酒桌的说书先生啊,就是这座酒肆最大的招牌!
说书先生自打来了小镇酒肆当差之后,每逢开场说书,皆是雷打不动地盘腿坐在一根小板凳上,身前一拳处则是摆弄了一张水缸口大小的小桌,桌上没什么稀奇的,不过是些寻常说书先生都会备好的玩意儿:一块手掌大小的惊堂木,再搁上两壶酒肆自酿的酒水,一只白瓷碗,是要寻常酒客豪饮的那种款式,文人骚客细品的那种是不尽兴的。最后再佐以一碟盐水翻炒后的花生米,仅此而已,平平无奇。
可就是这种寻常说书先生都配置好了的玩意儿,在那群台下一个劲头等着听那春秋战火怎个喧嚣的酒客们看来,大有说法,但又说不上来几个字,只能学着说书先生那般摇头晃脑吐露几个无非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字眼。
他娘的,这说书先生可比隔壁整日里絮叨些落魄书生负笈求学,偶遇狐媚姑娘的臭老头,顺眼多了,贼娘咧,一把年纪了给我们鼓捣些什么白净馒头,朱砂点睛,文绉绉的,说些什么唇齿芬芳有如甘泉酌饮.......听的人云里雾里的,好一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
这一日晌午刚过,待到酒肆饭桌之上的酒客们都已然堆砌好了菜肴盘碟,大手一挥,在本就算不上大的饭桌之上,硬生生扫荡出了一片不小的空地,而后便是换上了大小各异的酒壶酒坛酒碗,万事俱备,就待那一声惊堂木的脆响了。
迎着那群眼巴巴恨不得生吞的酒客目光里,说书先生似乎是有意熬他们一熬,撩起后堂门帘。踱着小碎步从后堂里缓缓走出。
就在说书先生离那桌还隔了约莫十来步距离的时候,连是屁话都没吐出半个,就已经引来了楼上楼下整栋酒肆的喝彩声,震天响的满堂彩!
如此一来,说书先生要是依旧舔着个脸,迈着小碎步,那可就有些不识好歹了,当然听书的酒客们自然是愿意为了这份天大的乐事,等上一等的。只是这份热情若是由着说书先生辜负了,于情于理,双方皆是如寒冬腊月的火炉之上浇灌了凉水一桶。
人心难负,真情最难。讲了大半辈子的书了,此中之真意,说书先生再懂不过了。
等到说书先生端然落座后,又是高高举起双手紧握的拳头,算是向着四方捧场的酒客们致意道谢。
而后酒肆里的大声喝彩,更是此起彼伏,称得上一个热闹至极!
大为满足的说书先生,大袖摇摆不定,底气十足地起身稍作整顿,长衫一甩,那又是一副高人模样般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