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邓州之战(三) (2/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定的这些标准,中华军的官兵们当然都清楚,其中最难介定的,就是火线起义和火线投降,毕竟两者都是在战斗进行的过程中发生,但“尚未明显分出胜负”,“己经明显分出胜负”这两个概念,只能由一线的指挥官自己来判断了。
但在这一战都打到这个份上,居然还想算火线起义,那有这种道理,因此丁其兵气呼呼的对代表道:“回去告诉徐得功,你们只能算火线投降,不能算火线起义,接受的话,就立刻放下武器,出来投降,不接受那就接着再打,信不信,只要开打了,最多十分钟,我就可以把你们全灭了。”
代表回去将丁其兵的回复告诉徐得功等人,徐得功又和诸将商议,最后决定,投降就投降吧,至少能够保住性命,再打下去,肯定是没命了。于是徐得功再次派出代表,来见丁其兵,表示愿意向中华军投降。
就这样清军放弃抵抗,全部投降,也标志着邓州战役全部结束,在进攻邓州的战斗中,中华军一共歼灭清军四千一百二十七人,投降八千三百二十六人,逃回南阳的清军不足三千,而中华军自身的伤亡,只有四百三十三人,另有三百七十五人受伤。
另外邓州也是淸军驻守南阳的一个重要地点,因此城里的各种军用物资也比较丰富,虽然由于清军的火器不多,因此火药的数量很少,但各种粮食、草料、车辆、帐蓬、布匹等等,都有不少,也算是收获巨大。
而在南阳城里驻守的耿仲明这几天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乱转,他愿以为调左梦庚去救援邓州,怎么样也可以把邓州拖上几天,那知左梦庚的援军和邓州会在同一天被中华军击败,两路一共有三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逃回南阳的,只有连得城所带的两千多人马。而现在南阳地区的清军只剩下五万多人,和中华军相比,己不占任何的优势。
随着中华军占领了邓州和新野两地,南阳的西南部地区,己经被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中华军的兵锋,距离南阳,己不足五十里。这时南阳城里的守军不足三万,而通过连得城讲说中华军攻占邓州的过程,也让耿仲明清楚,如果没有足够的火器,自己就是有再多的兵力,也同样守不住南阳。
因此耿仲明这几天也连连向石廷柱发令,要求调神兵营到南阳来驻守,同时又连续给吴三桂写了两封信,请他立刻出兵,向中华军发动进攻,调动中华军的兵力,缓解南阳的压力。
石廷柱接到耿仲明的调令之后,看了一遍,随手就扔到垃圾筒里去了。石廷柱当然也知道邓州之战的结果,在他看来,邓州失守,完全是耿仲明的责任,因为耿仲明在南阳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去救援邓州,但他却按兵不动,偏要等着自己出兵,分明就是想要保存实力。
现在邓州、新野都失守了,虽然中华军的目标是南阳,但石廷柱也不能不考虑,一但自己领军去増援南阳,中华军会不会趁虚来取自己驻守的唐县。和耿仲明不同,石廷柱对中华军可是相当了解的,深知中华军的战术变化多端,什么声东击西、围城打援、欲擒故纵、攻其不备样样都占全了。唐县离新野,也不过就是五六十里的距离,中华军完全可以不理南阳,先取唐县。
南阳是耿仲明的防区,丢了也不关自己的事,而唐县、泌阳一线才是自己的防区,其中的利害关系,石廷柱可是十分清楚,可别为了救援南阳,而把唐县丢了,那可就是因小失大了。另外石廷柱还有一个打算,就是一但中华军去进攻南阳,那么新野、邓州的防守必然空虚,自己正好可以趁虚去收复新野、邓州,切断中华军的退路,这样一来,就算中华军攻下了南阳,也不得撤军南返,说不定自己还能在半路上打中华军一个伏击,而守住南阳的功劳就是自己的了。
因此石廷柱一面将神兵营调到唐县来驻守,一面派人回复耿仲明,称近日发现中华军有进攻唐县的迹像,自己要全力守卫唐县,难以分兵救援南阳等等。
而耿仲眀收到石廷柱的回复之后,也气得顿足捶胸,大骂石廷柱这分明就是借刀杀人,但石廷柱不是左梦庚,耿仲明也拿他沒有办法。而川军的人马虽然逼近湖北,但是否真的出战,还必须请示在成都的吴三桂下令,因此在短期内,川军也是指望不上的.
但就在这时,中华军也终于对南阳发动了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