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论德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其中《道》之一篇共三十有七章,《德》之一篇共四十又四篇,合在一起共计九九八十一,暗合天道最大之数。”李伯阳又说道,“鉴于天道之玄妙,在下今天就不必讲,我想先给大家讲解《德》中的四十事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李伯阳缓缓的讲诉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上等的德行就是不显露出来的德行,而下等的德行就是那种表面上的道德,上等的德行就是看似什么也不做,实际上却什么都做了,下等的德行就是故意去做所谓的‘德行’……”
一群人在下面听得十分的没意思,因为他们想要听的是道,而不是德。王天以前也研究过《道德经》,全篇都看过。经过他的研究,前面一片道篇,实际上只是开篇,而德之一篇才是精华所在。这些人不喜欢听德,是把珠玉当成瓦砾了。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李伯阳继续讲诉着。
王天听着仿佛明白了一些天道的道理,其中的一就是极致,天的极致就是清,地的极致就是宁,而神则是灵,谷则是充盈,而万物的极致就是‘生’。
“对于这一句我自己也不是太理解,因为这是我凭空想象出来的,自己都不能做到。下面的各位有什么想法,可以提出来。我与你一起研究。”李伯阳说道。李伯阳的一生菁华都在道德经上面,不过很多也是他臆想出来的。虽然他现在已经是圣人,但是他的修为还远远达不到极致。
王天仔细想了一下,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对于‘术’的理解。天得一以清,也就是说天道的极致神通是清明。比如说他以前遇到的那位神秘的淘宝店主,他的神通之一‘虚无’就已经达到了清的境界。而地得意以宁,孔子虽然号称地圣,但是他的神通还远远达不到宁的境界。
万物得一以生,昔日上古蛇妖掌握了传承规则,就是这一句话的最好诠释。而王天记得妹妹的两大神通。其中之一就是:万物生。于另外一规则‘传承消弭’相对。
传承规则的规则技能:规则技能1,万物生:创造力:0-无穷大。特定条件下使用,999级后才能使用。
规则技能2,传承消弭:破坏力:0-无穷大。特定条件下使用,9999级后才能使用。
“我觉得你这一句是天道的总纲。一般人只要研究其中的一句就好了。”这时候王天站起来回答道。想要全部做到,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人类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很多的方面即使上古大妖要做到都很难,更何况是一个凡人?
“做到其中的一句?”李伯阳听了王天的话若有所思。这是天道的总纲,要做到一句都是异常的艰难,因为做到极致,就等同于掌握了规则。
王天虽然现在明白了这一句的道理,但是明白不一定代表自己能够做到。而且这是总纲。听听就好了,知道了总纲才知道这些规则的技能和神通。而李伯阳现在是天圣,他只需要去研究天得一以清这句就行了。至于何为清。他还需要走很长的路去研究和参悟。
李伯阳思考了一会儿,继续讲诉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这一句一出,下面的人立刻来了精神。因为这一句之中。提及了道。
王天现在才知道,李伯阳所说的《德》篇。其实是《术》篇,其中大多数讲的是术。自己学的是流传了几千年的《道德经》,这种道德经已经被很多所谓的名家所解释,所标注。导致自己认为《德》里面讲的是德行,其实自己是被千人给误导了。
王天仔细的思考他这句话的意思,想了一会儿,他有了自己的领悟。这一句其实讲的是道和术之间的关系,大道三千其实是相互有关系的,不是独立存在的。比如说自己所领悟的杀戮之道,和往生之道。而‘弱者道之用’的意思就是说,领悟的‘道’所使用的神通,是一个逐渐累积和增强的过程。
至于最后一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天地万物都是从“有”中而生,而“有”的来源又归结于“无”。“无”才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