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军大帐禀报去了,大帐内,杨玄感身着金盔金甲,意气风发,一名报信兵正向他汇报涿郡的最新消息。
这时,士兵在帐门口禀报:“禀报楚公,李密有急事求见!”
听到‘李密,这个名字,杨玄感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一听到这个名字,他就想到自己的无能,这让他在李密面前抬不起头来。这也是他三番四次对李密避而不见的原因。
虽然他心中不想见,但是有割舍不下他们多年的情分。所以想他新近的谋士魏廷军问道:“先生,你说我是见他,还是不见?”
魏廷军约三十岁。是关中韦氏旁支子弟,才学出众,在关陇一带极有名气,早年间因为犯事,被家族逐出,随而改姓魏,名廷军。
被逐出家族之后。奋发图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虞世基的信任,成为内史舍人。可以说他是虞世基的心腹。
在虎牢关被俘之后因为怕死,便投降杨玄感,杨玄感一直便景仰他的才学,立刻任命他为军师。跟随自己左右。
魏廷军冷笑一声道:“如果他肯拿出诚意。主公见见他也无妨。”
魏廷军虽然没有明说是什么诚意,但杨元玄感的脸色却变了,他之所以和李密有隔阂,除了因为李密的计策他没有采用,不好意思见他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王伯当手下的那五千军队始终没有向自己靠拢的意思,这就使杨玄感认定李密有异心,不好好为自己出谋划策的根本所在。现在有了魏廷军为军师。杨玄感便再也不见李密。
杨玄感冷冷对军士道:“你去告诉他,我什么时候看到王伯当的军队。那我就什么时候见他。”
士兵又回来告诉了李密,李密呆立良久,终于长长叹了口气:“天意啊!”
李密回到自己大帐,给杨玄感写了一封信,随即将他的印绶放在桌上,带了两名心腹随从,离开了杨玄感的大营,骑马向东平郡而去,从此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一个时辰后,闻讯而至的杨玄感来到李密营帐,营帐内一切物品都在,只是人已离去。
“楚公,这是李先生留下的信。”
一名士兵将李密留下之信呈给杨玄感,杨玄感叹息一声,虽然他怀疑李密有异心,但李密真的离去了,他又怅然若失。二人毕竟是几十年的交情了,现在出现这个局面,始终让他心中不是很高兴。
杨玄感打开李密的信,信中依旧是李密语重心长地劝说:“自明公起兵以来,依附者虽众,但多为升斗小民,世家名门依附者寥寥无几,天下郡县响应者更无一例,可见隋之正统未失,皇帝士心尚在,但明公既已发箭,便无回头之理,只能锐意进取,谋求出路。
窃以为明公之所急,在于尚无根基之地,洛阳虽有中原图大之势,但四面受敌,易攻难守,取之则惹天下之怒,触皇帝雷霆之威,使元氏得以喘息之机,明公倍受压力,不为上策,天下之势譬如围棋,当先取四角为根基,再攻腹中以图大,西如关中、南如巴蜀、东如吴越、北如燕赵,皆四角根基之地,明公取其一便可得地利,内修人和,以待天时,愿明公早弃洛阳,另寻出路,若朝廷虎狼之师杀至,悔之晚矣!
法主蒙明公不弃,视为心腹,谋于密室之内,交于患难之时,今明公不容,法主只得另谋出路,魏廷军其人虽具才学,虽被逐出韦氏,但身为韦氏子弟,又岂能甘心为明公趋势。其人善投明公所好,喜说阿谀之言,此大奸在侧,明公何以成大事?当及早杀之,以免生后患,人之将别,其言也善,法主言尽于此,望明公自重!”
杨玄感看完李密留给他的信,不由再次长叹一声,心情沉重地回自己营帐了。
其实杨玄感又岂能不知取关中,以四塞之地为根基是上上之策吗?只是他手下二十万大军基本都是关东之兵,要带他们去关中,一来士兵们未必肯答应,二来士兵们水土不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当年他父亲杨素留下的遗书也写得很清楚,杨家起事宜选关东,这让杨玄感左右为难。
虽然杨玄感也知道自己父亲的遗书有很多的不妥之处,但是父亲给他们的影响太深了,自从他懂事以来,他就没有发现自己的父亲有错误的时候,不管是领兵打仗,还是治理朝政,都是那么的完美。
而且他也知道自己的父亲早就有了不臣之心,所以他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的父亲既然有了谋反之心,那么他自然会将所有的一切都考虑到。以父亲那战无不胜,算无遗策的态度来看,他又怎么会留给自己一个失败的策略呢?
如果杨素知道他对他的儿子有这么大的影响,继而影响到他们家称霸天下,不知道他是该高兴呢?还是该痛苦呢?
杨素留给他的遗书没有错,错的只是他选择了一个不是时机的时机来谋反,更为重要的是,他低估了杨广,在这一点上他是远远比不上他老子的。如果杨素泉下有知的话,说不定会被他气得活过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