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感谢:书友f663026、fgdfgewrewr书友月票支持,多谢!】
——————————
旭日当空,春暖花开。
陈仓城楼上,身着儒士长袍的李利伫立城头,入眼处便是连绵起伏的苍茫群山。
陈仓城,与其说是城池,不如说是一处堵住群山出口的关隘,乃出入汉中与长安两地的咽喉要塞。
事实上,陈仓本来只是扶风郡下辖的一个县,却因楚汉争霸时韩信智取长安而名扬天下;这便是名垂千古的经典战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由来。
经此一役,高祖刘邦率先攻入长安,受封“汉王”,一举奠定了刘邦领袖群雄的基石,为随后一统天下夯实基础。
自此以后,陈仓便由地处深山之中的小县摇身一变,成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重镇,扼守着长安通往西南的咽喉要道。
此时站在陈仓城头远眺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巍峨群山,李利不禁微微摇头,心生无限感叹。后世史册中,一代名相、武侯诸葛亮就是在这陈仓城下屡屡受挫,六出祁山徒劳无功,以致于最终就在这一片茫茫山脉之中活活累得吐血身亡。无怪乎后世诗人大发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好在此时此刻,陈仓关在他李利手上,而英名留千古的诸葛武侯此时还是后生小辈。只要此次西征能够顺利夺取汉中,就不会再发生六出祁山的悲剧了。一旦汉中在手。不出三年,李利誓必夺取西川,直捣成都。将益州变成西凉军的大后方,也是西凉军随后平定天下的钱粮命脉。
对于汉中和益州两地,李利可谓是垂涎已久,早在平定雍凉二州之时,他就惦记着天府之国——益州。怎奈,那时西凉初定,而他则是根基不稳。急需过渡一段时间巩固根基;再加上,汉中张鲁挡在中间,一旦西凉军稍有异动。益州刘焉必然早早做好防备。有鉴于此,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下,迫使李利纵有觊觎益州之心,也不得不按捺心神。暂时搁置一旁。等待时机成熟,方可出兵汉中,谋取西川。
是以,一直以来李利并不急于出兵中原,他真正惦记的还是汉中和益州。因为,中原各州郡虽然地大物博,却是群雄并起,各方势力交错。局势复杂多变。而与之相比,就地域和人口上看。一旦夺取汉中和益州,那么西凉军同样占据半个天下,人口和疆域面积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未出中原便已立于不败之地。在战略上看,夺取汉中和益州之后,西凉军拥有广阔的战略纵深,进可攻、退可守,即使遭遇大败,只要疆域不失,休整两年便可再战。对比之下,中原各州却是退无可退,除了毗邻辽东的幽州和与交州接壤的江东之外,其它各州都已趋于饱和,除了逃亡海外,便无路可退。
这便是自古以来北强而南弱的根本原因。战略纵深决定着战争潜力,战争越是持久,拥有广阔战略纵深的一方就会凸现出巨大的战争潜能,以致最终夺取胜利。这是数千年战争之中颠扑不破的真理,无论是在远古蛮荒时期还是在数千年后的未来,这都是决定战争最后胜利的关键因素。
身为后世之人的李利,在这一点上看得很透彻,并深信不疑。因此,在之前历次战斗中,他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也不在意是否将中原相继除掉;他真正在意的是,人口、钱粮辎重和战略要地的得失。只要这些决定战争成败的战略要地不失,人口和钱粮没有重大损失,挥师直取中原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一旦时机成熟,不管是冀州袁绍也好,还是曹操和刘备等枭雄也罢,均可一网成擒;纵然是与中原诸侯打持久战,李利也打得起、撑得住。再不济,坐吃等死,李利也能耗死这帮枭雄诸侯。
正因如此,李利才会亲自率军西征汉中,因为他很看重汉中之地。只要夺取汉中,那益州就是摆在嘴边的一块肥肉,纵有蜀道天险,也经不住长年累月的试探敲打。一旦蜀军稍有松懈,西凉军便可趁机攻入益州,一举夺取益州全境。
是故,此次李利西征的目的并非一口气吞下汉中和益州两地,而是夺取汉中,撬开进入益州的门户,而后在此屯集重兵,虎视西川。
与此同时,李利筹谋已久的另一项计划也将随之进行。为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他必须离开长安,因为他离开京师就等于挪开了悬在许多图谋不轨之人头上的一把利剑,让他们可以放开胆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