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李书实看来,董卓的到来基本上就意味着张温的计划已经到了准备实施的阶段,毕竟如果张温打算按照李书实的想法去施行的话,那么必然要调用不少的机动部队,而张温手下最适宜的指挥官一个是来自江东的孙坚,另一个就是来自西北的董卓。
说起来这两个人似乎天生就不太对付,一个出生在秦朝故地陇西郡临洮县,那里是秦国开始称霸战国前的最后一个国君秦献公从秦国的宿敌西戎手中夺取的。顺带一提,秦献公的儿子叫嬴渠梁,就是《大秦帝国》那本书的第一任主人公商鞅的主子,虽然说那本小说在军事方面写的还不如起点的yy小说,但是在政论方面却还是有着相当的水准的。
至于另一个,则出生在吴郡的富春县,虽说作为这里的代表人物的项羽其实出生在下相县,在东汉属于徐州下邳国的范围,但是因为楚国在项羽出生没多久就之后就被王翦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中,所以年少的时候项羽便与家人流落到吴县,并在那里成长。也正因为这样,他起兵的时候号称江东子弟的缘故,同时江东百姓也愿意将其视为自己的子弟兵的原因。
于是原本地域上就有着历史矛盾而姓格上又都颇为强势的两个人就这样成了谁也看不惯谁的存在。当然,这其中也许还参杂了宦官势力和士人势力之间的争斗问题,因为众所周知董卓与宦官走的比较近,此次复起更是有宦官在其中活动的因素,所以相对而言更加靠近士人立场的孙坚与其划清界限也不是什么太过稀奇的事情。
当然,孙坚之所以这么做的根本原因还是为了避嫌,因为如果看看孙坚的履历的话就会知道,这位老兄身上其实也沾着宦官的气息,这也是他如今积极向士人靠拢的缘故。
要知道孙坚能有今天的威名除了他自身的努力外,有一个人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朱儁。从当初在会稽征讨许韶父子叛乱开始,两个人就结下了不小的情义,然后此次征讨黄巾朱儁又想到了孙坚,甚至于此次征讨西北也有着朱儁推荐的因素,提携之意溢于言表。
那么这位朱儁又是谁提携的呢?是当年和董卓一起在名将张奂麾下听用的来自汉阳的尹端在任会稽太守的时候举为孝廉的,而尹端这个会稽太守的由来却是走的当初名噪一时的中常侍侯览的路子来的。如果再加上并不算显赫的出身,孙坚会有这样的表现其实也不足为奇。
不过话说回来,在东汉这个世家门阀并起的时代,对于像董卓、孙坚这样的几近草根出身的人物,而且还是武人出身,想要爬到一个比较显眼的位置,必然要付出比世家子弟多出许多的代价。两个人唯一不同的或许只有选择的通向目标的道路完全相反吧,但是看看董卓身边的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再看看孙坚身边的黄盖、程普、韩当、祖茂,你就会理解为什么张温最后放弃与李书实计较举荐人才的事情了,因为他所走的路其实是一样的。
当然,因为童渊的帮助,有了皇甫嵩与卢植的情谊,又恰逢乱世,李书实的路比起上述二人来说要好走一点。不过,也就好上那么一点点罢了,毕竟李书实没有那个本事,将卢植的一身学问都装进自己的脑袋里,如果他能够做到的话,或许他的路会更平坦一些吧。
这两曰在张温的大营里看到了不少熟悉的面孔,比如由李书实亲自引路的董卓一行,再比如偷偷摸摸从前线返回的孙坚和李卓,又比如处理完祋祤勒氏归来的陶谦。
当然,熟人不少,生人更多,不过在这个既黄巾之乱后大汉最大的战场上,理所当然的聚集了不少让李书实耳熟能详的名将,比如现在站在李书实身前年近五旬的老将军。
“在下徐荣,现在正在张车骑麾下听用。你在西河干的不错,比我这个蹉跎了大半生的老家伙强多了,如果不是这次有机会到西北与羌人交手,我还真的很想到你那里,总比待在北军那个大牢笼里,虽说显耀是够显耀了,可是对于一个武者而言总是比不上在战场上爽快啊。”
是的,这个须发皆白的家伙就是那个杀的曹艹丢盔卸甲差点没命的徐荣,一个前半生的事迹基本上无据可靠,却在后半生爆发出璀璨光芒的男人,纵观整个三国,即使是越老越妖孽的黄忠都没有如此强烈的反差。至少黄忠在刘表治下的时候可是明确记载了其作为刘表侄子刘磐的副手在长沙与太史慈对掐的事迹,更是于后汉书中何进的身旁露了一次脸。
当然,比起作为蜀汉开国功臣和大将军何进同郡的黄忠,不但站错队而且还没什么背景的徐荣能够留名青史已经不错了,虽然在演义中被夏侯惇一招秒杀,但是比起可怜的陈到,徐荣还是应该感到欣慰的,至少广大的三国游戏基本上都能够记住还有这号人出现过。
徐荣来自东北,只不过后人在玄菟和辽东之间颇有争议。毕竟推算徐荣出生地的唯一资料便是根据汉末著名割据人士公孙度传中的那句“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度为辽东太守”认定徐荣应该是来自辽东郡。按理说应该没有什么正义才对,可是事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