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妹子,你瞧见没有,咱标儿去了北平才几天,这见识上来了,心胸格局也有了,就连文笔都好了太多,不愧是咱儿子,前途无量啊!”
朱元璋抓着文章,一遍有一遍看着,仿佛欣赏孩子第一张三好学生奖状的老父亲,简直可以含笑九泉了。
马氏心里头喜悦,自不必说,朱标这孩子吧,可以说集中了万千宠爱,占进天时地利,本身也是聪敏好学,人品方正……你很难挑出他有什么问题。
可马皇后总有些迟疑,似乎儿子差了一些,但却说不好,到底差在哪里?
这一次去北平,朱标第一份作业,就是讲述将士之苦,说戍边的艰难。
马氏看到之后,立刻就大喜过望,随即她亲自授意,让下面人帮着修改润色,随后这份文章就出现在了报纸上。
很显然,身为一个储君,也要有人支持,也要抓住属于自己的力量。
过去朱标拥有的一切,都是老爹给的。
这自然算不得错,但是全盘接受一切的朱标,面对着这个错综复杂的天下,又能做什么呢?
守成之君难为,想要一成不变,你有朱元璋的经历,朱元璋的威望吗?
不行的,必定会出问题的。
丝毫不用怀疑。
俗话怎么说来的,爹有妈有不如自己有。
朱标这一次站出来为将士说话,就是在收取人心。
像胡大海等人,他们就会聚集在朱标身边,帮着储君遮风挡雨,摇旗呐喊。掌握住这股力量,朱标也就有了属于他自己的根基。
所以你说张希孟没有教朱标吗?
他恰恰在潜移默化之中,教导朱标一些最根本的东西。
你说要教朱标正确的思想,避免他被别人左右。
可问题是什么才是正确的?
张希孟说的就是正确的,孔夫子说的就是错的……这也未免太不讲道理了。
只有置身北平,处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
才能让人看清楚很多根本的东西。
比如当下的北平,什么是最重要的?
安全!
甚至还在温饱之上。
一个人固然要吃饱穿暖,要过得下去。
可问题是有哪那么多敌兵,乱七八糟,虎视眈眈,多穷的人家,总要有个篱笆园。
不把门户看好了,人家随便进来抢劫,多少劳动成果,都会被洗劫一空的。
所以在北平,有很多百姓,宁可暂时饿着肚子,也愿意先把长城防线修起来。
这也就是胡大海他们做的事情。
冬天的燕山,天寒地冻,需要用铁钎先凿开窟窿,然后用铁镐铁锹,一点点清理。需要挖几尺深之后,才能穿过冻土层。
不管多么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这么干活,没有几下子,就会震裂虎口,流出鲜血,双手在寒风中,冻得僵硬,肿胀,更有冻伤青紫的,不一而足。
这里面的辛苦,就没法说了。
怎么办?
还能放弃吗?
这里可是燕云之地啊!
几百年前,丢给了契丹,造成了多么惨痛的教训,经过这段时间的宣传,谁不知道?
燕云之地,寸土不能丢。
为了守住这里,为了让将士过得好一点……就必须倾注资源。然后就是开中法……其实只要走一趟,用心体察,仔细思考,很容易就明白了。
把食盐买卖的权力,交给将士,自然是不免弊端,同样的道理,让文臣负责,交给盐道衙门,不还是一样!
说到底,就是要把这块大馅饼,交给谁的问题。
像明孝宗那种情况,靠着群臣辅佐,拥立登基,众正盈朝,君慈臣贤,为了避免麻烦,自然是让商贾向太仓输送银子,换取盐引。
把钱都交给文官负责,盐利也由他们分配。
至于说九边的商屯荒废,大量百姓逃跑,边军缺粮,军户困窘,战力严重削弱……对不起,皇帝陛下身边都是君子贤臣,暂时看不到这些武夫不是!
朱标翻看送过来的各种公文,开始揣摩先生的治国方略。
渐渐的,他也有了些体会。
首先自然是修烽火台,以求安全,接着是兴军屯,以求养兵。
然后是办学堂,安顿军中子弟,让将士安心。
而且为了聚拢财富,减轻将士负担,以开中法聚敛财富,开中法的核心,就是以食盐换取商贾向边地运送粮食物资。
简单明白,一目了然。
并没有什么复杂的东西。
可是越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