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坐在车上,贾诩打开杨定塞给的纸条。
纸条上,只有四句话:遇风则飞,遇水则沉;遇火则灭,遇谷则生。
贾诩微微一笑。
见僮儿伸着脖子,索性把纸条递给他。
僮儿跟随贾诩多年,不仅识文断字,也学了不少能耐。
贾诩问道:“可知其意?”
“懂一些,但不全懂。”
“说说看。”
僮儿道:“方才先生说,先生名中带羽字,这几句话便是说先生的。羽毛遇到风,就能高高飞起;被水打湿,就飞不动了;遇到烈火,就会燃烧;只有在山谷里,才能安稳下来。先生,小子说得对吗?”
贾诩点点头:“能理解到这般程度,不错。但其中有一个字,你读得不对。”
贾诩指着“谷”字,道:“此字多种读法,在此,应读为裕。”
“哦……”
僮儿年纪尚小,理解不了这几句谶语深层的含义。
贾诩是人精,当然一清二楚。
正如僮儿理解的那样,袁天罡写的这几句谶语,以贾诩名中“羽”字为寓。警告贾诩,择主不慎的后果。
……
遇风则飞,当然是指杨广。
杨广冒名董卓,已不是秘密。
杨广之杨,可以解读为飞扬之“扬”,代表着风。
风,能令羽毛飞扬,却不能带给羽毛安稳。
遇火则灭,当然是指刘芒。
刘芒的芒字,本和火没直接关系。但刘芒的表字“绛天”,出自张衡的《思玄赋》,“扬芒熛而绛天兮”,说的是火光四射染红天。
遇谷则生,当然是指刘裕。
正因此,贾诩才指点僮儿,说“谷”这个多音字,应该读成“裕”。
只是,纵如贾诩这般聪明之人,也没能理解“遇水则沉”,所指为何……
……
李傕着急见贾诩,自是为洛阳军进兵潼关之事。
贾诩一进屋,李傕便把他拉到地图前。
指指点点,说了一通洛阳军的行动路线。又指着地图上,左冯翊东部地区,说了应对洛阳军的想法。
李傕的想法之一,是从临晋守军中,抽出大半兵力,赶往东南的芮乡。
芮乡,只是一个小小村聚。
处于渭水和黄河的交界处,与潼关隔水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洛阳军郭侃部,乘船进入渭水,第一目标,正是芮乡。
李傕的想法很简单、很直接:趁敌立足未稳,歼灭之!
其它想法,贾诩没有异议。
唯独对临晋的调整,贾诩听后,大摇其头。“将军,万万不可!”
贾诩若反对其它部署,李傕都能理解。但李傕怎么也没想到,贾诩唯一反对的,竟然是这一条。
贾诩解释说,敌郭侃部,只有区区三千人。无论是在左冯翊,还是南渡渭水,进入京兆尹,都只能骚扰,而构不成真正的威胁。
洛阳军真正的威胁,是尚未正式展开行动的河东徐世绩部!
左冯翊和河东,虽然有号称天险的黄河阻隔。但是,西凉军没有战船,黄河对西凉军而言,是天险,对洛阳军而言,却如同坦途。
而芮乡,貌似重要,却不过处于两河夹峙的弹丸之地。地域狭窄,根本无法集结大军。
相反,芮乡北面,紧邻临晋的王城,才是要隘之地!
王城(今大荔县东),本是春秋时期,少数民族建立的大荔戎国的都城。
秦伐大荔后,新建了临晋城,王城废弃成村聚。
王城东面,隔着黄河,就是河东最大的渡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