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一七二八章 左右逢源
三月二十七日下午,日军前后夹击,一举攻克英军在若开山脉构筑的耶包基要塞,一万三千余名英军战死大半,最后有四千三百余人投降,关进了设在卑谬的集中营。至此,日军进入印度的大门彻底敞开。
在此之前,早在二十二日,实兑港登陆的第六师团,在海军战舰舰炮的掩护下,连克布迪当、益都、包利巴扎等城镇,占领东印度的科拉马拉及象角地区,威逼吉大港以南重镇拉穆。
不过日军的进攻遇到了大麻烦。今年年初开始,印度境内的穆斯林联盟便与英国政府进行了断断续续的谈判,终于在本月二十四日达成协议,穆斯林控制的东印度和西印度穆斯林集中的地方,将在战后从印度分割出来,形成独立的穆斯林国家——巴基斯坦,因此原本作为义军一员的穆斯林突然倒戈,在英军的帮助下成立孟加拉军,迅速开往前线,抵御日军的入侵。
与此同时,新的以穆斯林为主体的部队,不断在印度东部地区编成,分别集结于吉大港、锡尔赫特、达卡、恰洛加蒂、库尔纳等地,编成各个战略集团对日作战。
根据统计,1937年印度孟加拉地区便有八千余万人口,这两年战乱不休,土地荒芜,印度全境饥荒频发,再加上英军频频使用毒气弹消灭义军,人口已锐减到六千余万。但即便如此,孟加拉地区占有人口总数百分之八十的穆斯林依然是一股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力量。
穆斯林联盟与印度教联盟的矛盾由来已久,尤其是国大党在三七年大选后出尔反尔、剥夺穆斯林领袖领导权的举动,让国大党几乎走向分裂,不过在面对英国殖民政府的高压统治及血腥镇压,不得已选择了团结起来进行反抗。
但英国政府显然也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不断在义军内部分化拉拢,其中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成为了英国人挑拨离间的最好着力点。英国人开出的条件很具有吸引力——义军争取的是印度的独立,但印度独立了,穆斯林将置于印度教徒的统治之下,这在穆斯林领袖眼里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而日军进攻印度,提出的口号就是扶持印度独立,根本没有提到穆斯林的独立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当英国政府抛出战争结束后穆斯林占主导的地区将独立建国的诱饵时,穆斯林领袖们便动心了,很快高层统一了意识,认为与英国政府合作才是唯一的出路。一般来讲,穆斯林是以清真寺为纽带团结在一起,主持清真寺的毛拉们具有很高的地位。接到穆斯林联盟的指示后,各地的毛拉立即向穆斯林信徒下达指示,全面倒向英国人。
第六师团原本一路势如破竹,但后来越打越被动,不时遭到沿途穆斯林武装的袭击,待推进到莫伊斯卡尔水道附近的科克斯巴扎尔至拉穆一线时,面对突然增加的十多个孟加拉师,第六师团长町尻量基中将感觉情况不对,立即停止进攻,将紧急军情报告给方面军司令部。
缅印军司令官石川浩一大将一面吩咐町尻量基固守待援,一面派出空军,对东印度地区展开狂轰滥炸。为了配合缅印方面军的攻势,日军大本营将新编成的第六、第七、第八飞行集团,一并配属给缅印军,缅印军空军战机数量一举突破六百架,再加上海军航空兵助战,完全主宰了东印度空域。
三月二十九日,趁着日军主力还未北上,英军总司令韦维尔上将调动优势兵力,对孤军深入的第六师团发起攻击,参与进攻的部队包括英军、英印军和孟加拉军。
面对滚滚而来的人潮,第六师团动用了特种弹。
早在战前,日军便制造和装备了欧美各队普遍装备的毒气,包括芥子气、路易氏气、光气、二苯氰砷、氢氰砷、二苯基乙酮、苯氯乙酮和三氰化砷八种标准毒气,毒气兵器种类繁多,除各种毒气航弹,炮弹外,还包括毒气筒,布毒器,布毒车,毒气钢瓶等等。
瓦斯部队为日军的常设兵种,毒气则是必备装备。
日军进行毒气战的部队有三种:野战瓦斯部队,迫击大队和步兵临时发烟部队。野战瓦斯部队和迫击大队是日军的专业毒气部队,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毒气攻击,步兵临时发烟部队为步兵中临时改编组成的毒气攻击部队,实施局部放毒。为发挥毒气作战的效果,还同时配有特种气象班和毒气指导班辅助实施。
每个师团都设有化学兵,而且配制在小队、中队、大队、炮队、工兵队、辎重队、旅团和师团司令部,军官和士兵均接受系统的“瓦斯特业教育”。
为了掩盖进行毒气战的罪行,日军制定了严格的保密制度,规定将毒气称为特种烟,弹药和弹药箱的标记必须除掉后才能交付部队使用,为了区别普通弹药,日军在化学弹剂上印制红色或蓝色及其他几种颜色的标志带,如黄1号表示芥子气,黄2号表示路易氏糜烂性瓦斯,茶色表示氰酸钾,蓝色表示碳酰氯,红色表示氰化砷。
第六师团长町尻量基中将预感到情况不妙,紧急动用特种弹进行攻击,因此当英军反攻时,大量特种弹如雨点般落到进攻的人群中,随着烟雾弥漫,大量英军、缅印军和孟加拉军士兵,一头栽倒在地上。
在第六师团发起特种弹攻击的同时,为了掩饰其动用毒气的罪恶,陆军航空兵第六飞行集团一百一十架轰炸机,对英军位于诺瓦巴拉的指挥部进行突袭,上千枚航弹瞬间摧毁了英军的指挥中枢,通讯联系与外界中断。
这时,通过海运由实兑港登陆的日军第四十八师团、第五十四师团、第五十五师团已经赶到拉穆前线,身穿防毒面具、防毒斗篷的日军利用联军的混乱,迅速发起反击,仅仅一个昼夜便击穿英军刻意经营的防线。
为了达到对使用特种弹保密的目的,日军对俘虏的五万余联军士兵进行了秘密屠杀,所有俘虏的尸体和那些战场上留下的尸体一起,被日军挖出大坑集中进行焚毁,由仁安羌运来的燃油泼入坑内,然后扔入火把引燃,足足用了一周时间才把战场打扫干净。
整个拉穆战役,英印联军神秘“失踪”二十六万人,日军上下对此讳莫如深,并未对这一空前“大捷”做过多宣扬,而英军位于加尔各答的指挥部对此却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什么数十万军队如此轻易地便被日军消灭。
在南线取得关键性胜利的同时,缅印军右翼军也取得了英帕尔会战的胜利。
三月二日凌晨,缅印军右翼军司令兼第十五军军长饭田祥二郎中将,率领第十五军和三十三军共七个师团,再加上兰印军四个师,共约三十五万人的优势兵力,赶着作为肉食给养品的大批活牛、活羊,渡过了印缅边界地区的钦敦江,拉开了英帕尔会战的序幕。
饭田祥二郎中将站在钦敦江畔,口出狂言,宣称:“帝队现已达到天下无敌的地步,太阳旗将宣告我们在印度肯定胜利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此时英军位于加尔各答的总司令韦维尔上将还对前线的情况茫然不知,由于蓄意避战,英军放弃了原有的坚固工事,主动向印度境内后撤十公里,现在各个部队都在构筑新的防线,并未想到日军已经趁势发起了全面进攻。
日军全部渡过钦敦江后,随即兵分三路,以拥有四个师团的第十五军分别从南面和东面向英帕尔进攻,而第三十三军则向英帕尔以北的科希马进攻。
日军进展顺利,仅仅半个月,第十五军第十五师团、第三十三师团便击溃猝不及防的英军守卫部队,一路打到了距英帕尔西南约二十公里的比辛布尔地区,住了英帕尔的南部通道。
与此同时,第十五军第二十九、第三十一师团攻占了英帕尔至科希马之间的密宣,住了英帕尔的北部通道。向科希马进攻的第三十三军共三个师团打到了科希马的外围,四个师的兰印军押解后勤辎重,跟在后面,整个战事向着有利于日军的方向快速发展。
三月十七日,第三十三军三个师团向科希马发起攻击,次日,第十五军四个师团,对合围中的英帕尔城进行了总攻击。
经过十天十夜的战斗,兵力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的第十五军四个师团一举击破英帕尔城,防守英帕尔地区的英印第十七师和英印第二十师被全歼,英军十七师师长史密斯少将、第二十师师长斯迈尔少将战死,两个师共五万余众被歼灭,英军位于印度东北部最重要的抵抗力量被歼灭。
在攻克英帕尔城的次日,陷入重重包围已经弹尽粮绝的科希马守军指挥官第五英印师师长巴尔奇少将宣布投降。日军第三十三军占据了通往印度西北部平原地区的最重要关隘,距离科希马仅五十公里的印度东西铁路上的重镇迪马布尔,已经成为日军下一个攻击目标。
……
北欧。
三月二十九日凌晨六点,英法联军在挪威北部乌夫特峡湾的纳尔维克港实施登陆作战。
在这次行动中,英、法两国派出了“声望”号、“反击”号两艘战列巡洋舰,以及十二艘驱逐舰,满载着法国阿尔卑斯步兵团的士兵进攻纳尔维克港,经过不到十分钟的战斗,就干掉了在纳尔维克港附近巡逻的两艘挪威装甲舰,联军方面毫发无损,偷袭获得圆满成功。
清晨七时,阿尔卑斯步兵团的三个步兵营,在英国皇家海军炮火的支援下,全部登上了纳尔维克港。
挪威国王哈康七世得到驻守纳尔维克港的挪威海军诺奇号装甲舰舰长汉森上校发回的急报后,呆若木鸡,随后,纳尔维克港市长伯根致电国王、内阁和国防部,证实了英、法不宣而战,入侵挪威的消息。
稍后,各地警讯纷纷传来,英法对挪威实施全方位打击的情况得到了进一步确认。哈康七世极为愤怒,在国防部长吉斯林的要求下,于上午九点通过挪威国家广播电台,对英、法两国不顾国际公义,悍然入侵一个中立国家表示强烈谴责,表示这种邪恶的帝国主义行径必将受到正义的制裁,同时号召四百万挪威人民团结起来,一致向侵略者发起反击。
上午十点,英国,伦敦。
“万岁!我们终于先德国一步,在挪威登陆,第二战线终于成功开启。”
得知联军在挪威成功登陆的消息后,在唐宁街十号的会议室里,一群衣冠楚楚的英国绅士忘记了收到若开战役、英帕尔战役及诺瓦巴拉失利时的郁闷心情,齐声发出欢呼。
对于这些官僚而言,先欧后亚是基本国策,在印度能够做到的都已经做了,由于海军控制了印度洋,接下来对于印度的一切只能听天由命,注意力必须转到挪威,击败德国后一切都好谈。
“情况如何了?”首相张伯伦问道。
“一切都很顺利!”
海军大臣丘吉尔站起来,在工作人员展开的大型挪威地图前站定,从一名妙龄金发女性军官手里,接过一根黑色的胶棒,指向地图:“根据前线发回的急报,纳尔维克港的行动很突然,一举击沉挪威海军装甲舰两艘,我方无人员伤亡,另外俘虏了两艘在港内装载铁矿砂的德国货轮;
“中部的特隆赫姆,我们的登陆部队遇到了挪威第五步兵师的强烈抵抗,不过在特隆赫姆战斗群中‘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马来亚’号战列舰的联合打击下,挪威军队很快放弃了抵抗,退入内陆地区,目前我方无人阵亡,发回电报前,第一四六步兵旅的士兵,已经全部登陆特隆赫姆;
“南部博肯峡湾的斯塔万格,在‘暴怒’号航空母舰和我们在奥克尼群岛起飞的飞机轰炸下,挪威军队也放弃了港口,我方登陆部队没有遭受任何损失……”
说到这里,丘吉尔有些遗憾地指向一个地方:“目前只有进攻这里——位于特隆赫姆与斯塔万格间的卑尔根港的部队,遇到了较为强烈的抵抗。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卑尔根港毕竟是挪威的第二大港,有铁路与其首都奥斯陆连接,防御设施比其他三处登陆地点更加完善。
“当时我们的登陆部队遭到挪威人构筑于大索特拉岛与港口一侧的炮台和大量鱼雷艇的攻击,‘廓尔喀’号驱逐舰沉没,‘格拉斯哥’号巡洋舰重创,此外我们还损失了一个营的步兵,最后在‘光荣’号航空母舰搭载的舰载机和‘罗德尼’号战列舰、‘勇士’号战列舰炮火的支援下,才勉强摧毁了挪威人构筑于大索特拉岛和卑尔根港的炮台,成功实施登陆。”
听到海军又有战舰损失,张伯伦的心情突然变得有些抑郁。
在向德国宣战前,英国海军拥有四个级别的十七艘战列舰和两个级别的三艘战列巡洋舰,但经过与德国、海军一番较量下来,已经损失了九艘战列舰,对于英国海军而言,这是一个无比沉重的打击。随着德国海军潜艇的频繁出没,每一艘战舰哪怕是驱逐舰对于英国海军来说都很重要。
国防协调大臣查特.菲尔德勋爵看到张伯伦有些心不在焉,提醒道:“内维尔,我们是否立即派出第二波登陆部队?现在局势瞬息万变,我们可不能有丝毫懈怠啊!“
张伯伦看了一眼挪威地图,突然意兴阑珊,挥挥手道:“好吧,让增援部队即刻出发,尽快占领挪威,以应对德国人随时有可能的进攻。”
“是!”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