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军功爵制度遏制了他们对权力和财富的占有,所以在国策变革的大方向上,他们和嬴氏宗室目标一致,这两者之间的合作有长期而坚固的基础。
但是,统一大战一旦结束,中土进入和平时期,本土豪门贵族失去了获取“军功”的战场,他们对权力和财富的占有比例会迅速下降,他们的实力会迅速萎缩,到那时,他们对武烈侯的助力就会迅速减少,所以获得外戚贵族的支持,是武烈侯持续主导国策变革方向的重中之重。
这次本土豪门贵族,包括军政两届大员,很多人支持秦王政发动中原大战,其主要原因就是要抢“军功”。中原决战可能是统一的最后一战,这个“军功”如果没有抓住,对本土豪门贵族的未来影响太大。国策变革才刚刚起步,本土豪门贵族还未能在统一后的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中占据明显优势,而统一进程又偏偏“一日千里”,他们现在除了抢军功实在是没有其他办法了。
外戚贵族包括熊氏和隗氏之所以支持秦王政发动中原大战,其直接原因却是“王统”。外戚贵族始终是朝堂上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他们能否控制朝政,主要取决于“王统”。昭襄王能够获得王统,与熊氏外戚的舍命一搏有直接关系,所以昭襄王初期,在宣太后和熊氏外戚的保驾护航下,最终坐稳王位并建功立业。庄襄王、秦王政父子继承王统,则完全得益于华阳太后和熊氏外戚的绝对支持。
现在秦王政虽然尚未立储,但公子扶苏肯定是首选。在公子扶苏问鼎储君到继承大统这段时间里,哪个外戚对他的支持最大,那么将来就有可能控制朝政。熊氏外戚一门心思要利用公子扶苏东山再起,而隗氏外戚则一门心思要利用公子扶苏掌控朝堂,所以熊氏外戚选择与武烈侯结盟,而隗氏则毅然投向了秦王政。
秦王政决心要置熊氏外戚于死地,又与武烈侯在国策变革上有根本性的分歧,试想隗氏除了选择支持秦王政,还有其他出路吗?隗氏只有支持秦王政。
在“保守派”势力中,本土豪门贵族有先天缺陷,隗氏外戚又彻底倒向了秦王政,武烈侯若想持续抗衡秦王政,必须牢牢结盟熊氏外戚,所以这一次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武烈侯都要拯救熊氏外戚。
如何拯救?
正如赵高和朱英的分析,假如秦王政一定要诛杀熊氏,武烈侯还真的束手无策。
=
武烈侯早在几年前开始谋求更大的权力以改变大秦国策,为此他主动结盟于熊氏外戚,并配合华阳太后在政治上进行布局,一次次与秦王政内外联手,逼迫熊氏外戚退出朝堂,离开京都,试图以此来拯救熊氏外戚。
历史上熊氏外戚就是在灭赵之后被赶出朝堂。继熊启、熊炽离开咸阳之后,王翦、杨端和与羌廆等一帮将率也在攻克蓟城之后被秦王政解除军职。随着熊氏外戚和本土老秦人的衰落,隗氏外戚和关东贵族迅速崛起,隗状和冯劫在内主政,蒙武和李信在外统军,攻楚大战就此爆发。
秦军第一次攻楚失败,而这次失败成为了历史上的一大疑案。
当时王贲在中原颍川方向攻楚,连下十几座城池,拿下鸿沟,切断了楚国和魏国之间的联系,然后集结重兵攻打魏国大梁,断绝了魏楚合纵的可能。
在王贲攻打大梁的同时,蒙武和李信开始攻打楚国。
蒙武和李信也是从颍川出发,沿颍水而下,出汾陉塞,攻打安陵、鄢陵,前锋军直杀陈,但陈高大坚固,急切间难以攻克,而寿春方向的援军又杀了过来,所以蒙武和李信没有直接攻打陈,而是“围城打援”,率主力继续南下,李信打平舆,蒙武打寝,两军南北夹击,把楚国援军杀得大败而逃。
接下来,秦军可以打陈。拿下陈,大军就可以直杀寿春。
偏偏在这个时候,昌平君熊启在鄢郢造反了。鄢郢就是江陵。李信率军急速杀到南郡,平定了鄢郢之乱,而昌平君熊启则投逃奔楚国。
李信再次赶赴淮南战场。此刻蒙武已经拿下陈,率军在城父一带与楚军作战。李信在赶赴城父的途中遭遇楚军主力。项燕包围了秦军,杀秦军七都尉,李信大败而逃。
秦军第一次攻楚就这样失败了,而失败的原因和昌平君熊启的叛乱有直接关系。假如没有熊启在鄢郢的叛乱,李信就不会离开淮南战场,而秦军就可以迅速拿下陈,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杀寿春。李信以偏师平叛,平叛回来后遭到楚军包围,偏师全军覆没,这一仗就这样打输了。这一仗打输的后果就是王翦复出。
王翦复出,率六十万大军攻楚。可以肯定,老秦将率全部出动了。王翦打了三年,平定江东,彻底灭楚。
灭楚一战整整打了三年,可见其难度,由此也可见第一次攻楚即便没有昌平君的叛乱,蒙武和李信还是要败。这是双方实力所决定,秦军以二十万军队攻楚国,必败无疑。
这里就有一系列疑问。
秦王政为什么要驱赶熊氏外戚?为什么要贬谪昌平君熊启?为什么要解除王翦和杨端和等人的军职?熊氏外戚和老秦人为什么在同一个时间段遭到秦王政的打击?
更重要的问题是,昌平君熊启为什么在鄢郢叛乱?目的又是什么?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昌平君熊启的叛乱造成了第一次攻楚的失败,秦王政的威信受到打击,王翦和老秦人乘机复出,这里面又藏着什么秘密?
秦王政在这场博弈中显然失败了。几年后,中土统一,帝国建立,秦王政自称皇帝,这时候王绾、冯劫建议分封,但秦王政坚决拒绝,实施了郡县制,高度的中央集权自此开始,而此后王绾、王翦、王贲等老秦贵族都不再见诸于历史,由此可以推测到,在统一前后的几年里,秦王政以雷霆手段镇制或者打击了政治对手,为中央集权制的实施扫清了一切障碍。
由此上溯推理,可以基本肯定大秦在灭赵之后,在确立了统一中土的绝对优势后,国策变革的争论异常激烈,朝堂上的各方势力围绕着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展开了血腥厮杀。当时熊氏外戚掌控朝政,老秦人掌控军队,对秦王政主导国策变革形成了直接威胁,所以秦王政毫不犹豫,果断罢黜和驱赶熊氏外戚,镇制和打击老秦人。
熊氏外戚和老秦人毫不示弱,展开了凌厉反击。
第一次攻楚失败,应该就是双方“斗争”的结果。秦王政虽然在战场上输了,但彻底清除了熊氏外戚,在政治上还是打赢了。老秦人虽然复出了,并为统一建下显赫功勋,但秦王政利用其后的三四年时间迅速增强和巩固了自己的实力,在统一之初的国策变革中,给了老秦人迎头一击,牢牢捍卫了中央集权制。
宝鼎来到这个时代后,很多湮灭在历史中的秘密清晰地展现在他的眼前,所以他要让老秦人掌控朝政,要力保熊氏外戚,要把公子扶苏推上储君之位,但他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历史洪流有改天换地之力,一个人改变不了历史,所谓的蝴蝶效应更是需有无数个前提,没有这些前提,蝴蝶翅膀无论怎么扇动也不会引发一场风暴。
如果这一次秦王政诛杀了熊氏外戚,公子扶苏因此失去了问鼎储君的机会,就算中原决战打败了,武烈侯这几年所做的努力也大半白费了。
这几年武烈侯一次次建功立业,一次次在与秦王政的抗衡中赢得先机,都是因为与熊氏外戚的亲密合作,如果没有熊氏外戚调用整个楚系力量帮助他,武烈侯绝无可能取得今日成绩。秦王政诛杀熊氏外戚,正是釜底抽薪之策,要给武烈侯和老秦人以重创,就此赢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大秦朝堂上最大的一股力量就是楚系,楚系控制在谁的手上,谁就能控制朝政。熊氏外戚在华阳太后薨亡后迅速被赶出中枢,给了秦王政足够的布局时间。如今隗氏外戚终于可以代替熊氏外戚控制楚系了,试问秦王政还有足够的耐心与对手们慢慢周旋吗?
=
=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