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请需要,仍然在铺垫中有不愿意的看的请略过
第六十九章 新军
且不轮这两位如何唧唧歪歪。
校场中,烟尘滚滚,不同颜色的衣甲交错在一起,倒也有些真实演战的气势。但我不是很满意,这些东西太简陋,木制品的手感分量也和真正的刀枪相去甚远,不能完全检验出效果。打中虽然不会死人,但鼻青脸肿的的是不免了。
这支来自松州的山羌营中都是披甲及腰,小盾短枪的配备,按照惯例,一般情形下,大盾利于野战、小盾利攻坚,但在他们手中正好倒了过来。这山羌,就是与健骑的平原羌部不同,健行山壑而善近击,绝对有古代地方特色的山地步兵了。
况且松州为唐吐前线,近年关系很是紧张,摩擦冲突不断,潘拓失的松州军文川城第三镇,位于两国犬牙交错的各类镇堡戍寨,中最突出部,一直据说以善小群的合击协战著称,即使在近战中对上吐蕃骑兵也不落下风。是为吐蕃国最想拔掉却始终位能得手的钉子。直接让我编入一直空缺的直属虞侯军,用来护卫主将再是恰当不过。
要说还有不满的地方,除了我的虞侯和亲军队,其他部队,经过这些日子的搌转奔战的淬练和淘汰,能够活下来的,个体战斗意识和技巧是磨练出来了,精神面貌和斗志也甚好,绝少出现早期那种因为个别亲近或者相熟死伤而造成的个人情绪波动,无谓的拼命,进而影响整队的事情,但相互协作还有有问题,特别在混战中相当。
直到见识了松州羌营战斗后,我才知道症结所在,是缺乏长期生死与共中自发培养起来的,相互非常熟悉的默契和协调感。
毕竟这久战劲卒和新成之军,一见面过手便分出高下,前者虽然表现为外表无常,站的十分无序,但实际上与同僚间保持恰倒好处的挥开兵器又能相互掩护的距离,在敌人冲近前,绝不会过早举起兵器,所有动作简单而沉稳无匹,基本是本能的条件反射,干净利落,不徒耗一分气力。
每战下来,斩刺的白灰,都尽量落在了胸颈要害的附近,专寻那些不死也足以重伤丧失行为能力的位置,相对新军见人就猛砍乱刺,无目的点得乱七八糟,高下区分就相当的明显了。
毕竟成军的时间太短了,因为混编的缘故不同水准的基础需要时间磨合。这也是没法的事情。
要知道,当初对那些流民直接补充来的兵员毫无训练可言,为了需要,我采取了最残酷也最速成的办法,直接让战场来选拔的途径。
率军断后,多打的是伏击和遭遇战,击溃主力后,便选拔这些新军的时候,由正军包抄压阵,让这些新丁由一员老卒带队去收尾。要知道濒死挣扎的敌人往往更凶狠,用这些刚拿起武器的平民去对付,其代价可想而知,往往一阵下来十不存三四,还有若干彻底废掉和吓破胆的,特别在骆谷之战尾声被压缩成十数股的残敌,用中垒六营足足轮了一遍,才把他们清理干净。
虽然损耗颇大。
但我却从来没有担心过缺少兵员的问题,庞大的流民队伍,到后来饥饿中为了一口吃的,给把刀就毫不犹豫的去杀人的大有人在。但只要能够比较完整的活下来,那就成长的极快,可以学会漠视死亡,只凭求生的本能作战。甚至可以和其他正军一般,对后进者拼是血肉横飞死去活来场面,或是冷眼旁看或兴奋。毕竟死人不会后悔的,但活人会活刻骨铭心的,因此几战下来,他们的已经不缺乏战斗意志和拼杀的本能,但缺少足够时间的训练和整顿,协调和整体性就差了许多。
虽说只能作为辅助部队,和正军的补充兵员。但也有相应对等的区别待遇,诸如定量共给的食物,按照杀敌的数量,优先配给,优先挑选战利品的权利等等。一旦表现出色进入正军,那就还有钱物供应,这样既给予一定希望又有足够等级和差距让人去竞争。这是驾驭之道。也是庞大的流民队伍在对悬殊少量的部队控制下,可以甘于忍受蹉跎困顿,却一直没有出什么大乱子比的原由。
如今各军齐聚,不但为龙武军补充了实力,也为不同军种的战术,适应各种地区和各种类型作战风格,提供了操演的机会。
而这一切的因由,却来自那位皇帝陛下。或许是几番捷报,让那个掌控一个庞大的帝国的老人,似乎恢得了好些信心和杀伐决断的气度,开始传诏四方,制募兵马,欲大有作为的气象。
而太子北上尚无音讯,成都行营的兵马强盛,还有一些陆续逃奔而来旧臣属,让那位老皇帝产生了另外一些想法,就在前几日,老皇帝独自召对,令我举一果敢得力之人,以龙武军下后军行兵马都知的名义,领大散关原守军同汉中兵约八千余人独成一部。
虽说归龙武军下建制。但独自镇守一方,位置相当重要,领军的人选,我举了而大散关夜战表现出机变果干的卫伯玉,让他以龙武军右中郎将暂时领这个位置,我准备让他领将来的虞侯军和中军。佐丛的副手,却是权衡上意的结果,也有些来历,据说是开元二十一年武举头甲出身,放姚州以边事积功累进,原天宝军边将方亦黎。一个忠诚与资历都没话可说的京兆人。
又诏令山南东道、西道尚未沦陷的州县,以太守刺史同将军事,制募兵马钱粮,以风州为治所建牙,统归移师北上的剑南节度副使崔圆节制,总山南诸道兵马事。
不过依我个人看来,这种安排理所当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