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请得朱升后,刘浩然一行人赶紧往江宁赶路,但是朱升年老体迈,无法骑马急行,只得找了一辆马车让他坐上,还有二十多名他的学生,也要准备跟着去江宁学堂读书,可刘浩然却无法陪着他们慢慢地走。[..提供最新最快的章节]7★星★阁★纯★★为您奉献江南行省百业待新,不知道多少事情等着这位丞相去处理。刘浩然只好向朱升告了一声罪,幸好这位老先生能理解,不以此责怪刘浩然。
刘浩然把大部分卫队留下来保护朱升,并传令沿途各地好生招待,最后对留下来随行护卫的刘存孝细细叮嘱了一番,这才带着十几名卫士策马往江宁奔去。
这日,刘浩然与冯国用在江宁工场巡视了一番,现在刘浩然最关心的是火器的研制。尽管在宋金、宋元战争中火药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而且现在元军也装备了一部分火器,但是这些火器太简陋,根本入不了刘浩然的眼界。
刘浩然少年时无法无天,曾经自己制造过火枪,被老爸暴打过一顿,不过那都是利用父亲工厂的边角废料做的,跟现在的条件不言而喻。但是他倒是曾经因此上网研究过火枪的制造,对这些东西了解得非常清楚。
在刘浩然的计划里是不会按照火器正常的发展顺序去研制,点火火器不用考虑,连火绳枪都被刘浩然跳过了。在他想来,火绳枪的结构与燧石枪差不多,只是一个用火绳,一个用燧石,有那工夫研究火绳枪,还不如一步到位进入燧石滑膛枪。
他以美国独立战争中非常出名的BrnBe前膛燧发火枪为蓝本进行研发。采用BrnBe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那些美国民兵人手一支前膛枪,而这些枪大部分是从17世纪英国北美殖民时代开始就是由当地的铁匠造出来的。在刘浩然想来,现在的冶炼、锻造和机加工工艺水平与17世纪的美国就是有差距,也相差不是很远吧,研制起来难度相对要低一些。
从滁州开始,刘浩然手里有了一批工匠,便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制,他把前膛枪图纸拆分开来成几十个零件,由十来个小组进行研制,但是由于工匠的水平有限,就是到了当涂、江宁,拥有了更多的工匠后,这进展都一直非常缓慢。
前膛枪的难点有几个,一是枪管,为了避免因为现在的铸造工艺水平而造成枪管砂眼太多,刘浩然就采用17世纪北美工匠们的做法,找一块锻打好的钢板,围着一根直径固定等一的长铁棒锻造成圆柱形,通过对铁板加热进行高温锻造,然后把枪管上的接缝熔合,从而形成坚固的钢管。(看章节请到.55.m)
接着铁匠在用各种工具把枪管内部镗平齐、打磨光滑,一旦枪管内侧打磨光滑,就用后膛螺锁将枪管一端封上。然后在枪管上钻一个小孔,让火焰得以从燧发枪的击发槽进入枪管,进而点燃火药。
另一个难点是燧发枪机,枪机包括用来固定和加速燧石的击铁,为击铁提供动力的主弹簧,被燧石撞击、产生火花的扣簧,以及放少量火药,被火花引燃后再引燃枪管火药的击发槽池。这里面难度最大的是主弹簧片,要想打造出一块弹性强劲、又坚久耐用的钢板弹簧可不是容易的事,必须靠灌钢技术一点点打造出来,还要掌握火候。(七 ̄星@阁#小#说¥网%%团#奉献)
一直到张士诚送来上千名工匠后,研制进程才有了新的突破。张士诚送来的这些工匠,都是从大都、河北抽调出来的,算是精英分子,他们很多都是蒙古人依照光荣传统从欧洲、中东等地掠来工匠的后裔,手艺一代代相传,加上蒙古人从全国各地征集的工匠,算是中西合璧。
这些工匠带了许多精湛而且相对先进的工艺,毕竟蒙古人把大都和河北、山西等地当做自己的腹里之地,很多高级别的军器场都设在那里,所以这些工匠不是江宁、滁州等地的工匠所能比的。
在这些工匠的支持下,刘浩然建立了高炉炼钢厂,完善了坩埚炼钢法,也制造出水力传动的车床、镗床和磨床,虽然结构简单,刀具落后,但好歹是制造工艺的一大进步。
刘浩然和冯国用巡视了一番,发现主弹簧已经被锻造出来了,其它枪机部分也差不多了,现在正在全力进行枪管的制造和内外攻丝机的研制。
看到这些进展,刘浩然觉得心满意足了,他认为龙凤三年能研制出燧发火枪应该是可能的事,经过一两年的验证和完善就可以装备部队了,这样自己很快就能拥有一支划时代的火器军队了。
对工匠们发下大笔犒赏之后,刘浩然和冯国用走出了戒备森严的兵工厂,夏煜紧跟其后。夏煜是新设立的内察司都司,负责对内情报监察,与负责对外情报探知的都知司都司杨宪合为刘浩然麾下两大特务头子。
夏煜和杨宪在江宁归附了定远军,刘浩然发现夏煜虽然外表儒雅,但是内心狠毒缜密,是搞情报的好手,而杨宪也是温文尔雅,看上去让人很容易产生信任感,他出使张士诚,不但顺利完成任务,还和张士诚及其属下一帮人打得火热,获取了大量张家势力的情报。(看章节请到)于是刘浩然就设立了内察司和都知司,以夏煜、杨宪两人为都司,一个负责监视、侦查江南行省内部谋逆、叛乱、窃密等危害行省政权的不法行为,一个负责探取江南周边势力的情报,张士诚、徐寿辉、方国珍、刘福通甚至大都都有都知司的探子细作。
冯国用不是很喜欢这个特务头子,而夏煜也清楚这位宠臣的态度,所以只是紧跟在两人后面,偶尔才插接两句话。
江宁的街上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只见人头涌动,熙熙攘攘,各地的商贩在大街上叫卖着自己的东西,在靠河的码头上,船只连绵不绝,这些从高邮、淮安、安庆、庆元等地赶来的商船正汇集在江宁,将各自的土特产出售,再换回江南出产的丝绸、瓷器和棉布。
“国用,要是海路打通了,日本、高丽、南洋的船只汇集在江宁,将会是另一番景象。”刘浩然悠然地说道。
“护军,我想那一日不远了。”冯国用笑着答道,“现在天下四处战火连绵,安宁的地方只有江南这一处,而且出产又丰富,所以自然万商云集。”
“是啊,不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