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r />
希望卷入战争,他提出的恪守中立的口号让他获得了持率,因此威尔逊不想改变保持中立的立场。第二,现在美墨关系紧张。美国有一半陆军在墨西哥境内“剿匪”,根本无法抽身参战。第三,目前地战争进程充满变数,而且战事对协约国不利,威尔逊更希望的是等局势明朗之后再让自己的国家加入战争,取得更大的胜利果实。
随着德国潜艇在海上对美国人展开“杀戮”,美国民众对德国人的态度从不满转变成愤怒甚至是仇恨。而美国人这种愤怒与仇恨,正是协约国所期盼的事情,因为德国在西线和海上取得的胜利,让他们陷于非常被动而不利的局面。对美国的参战更加迫切。
为了让威尔逊下定决心参战,协约国在美洲展开了一些列活动。首先,英国驻华盛顿大使佩林向美国媒体公布了一份资料——德国潜艇这两年在公海击沉的协约国和中立国商船数量,并将其造成地伤亡人数夸张了一倍。佩林还隐晦的暗示道,如果美国不对德国采取“强硬”态度,那么今后美国商船受到的伤害将与协约国一样。其次,英法两国代表同时拜访了墨西哥城,他们代表协约国向卡朗萨软硬兼施:如果墨西哥保持中立,那么协约国会向其提供一笔比德国人更“慷慨”的财政援助,否则墨西哥将成为所有协约国的敌人。卡朗萨虽然收了德国人的钱。但他根本没有真心的想与美国为敌,因为德国远在天边。而美国的威胁却近在咫尺。他向美国宣战,纯粹是由于比利亚引来了美国大军,为了顺应民意不得已的决定。第三,协约国还对美国做出了庄严的承诺:如果美国参战,战后将德国在非洲地殖民地喀麦隆、德属东非(今坦桑尼亚大部)全部“分配”给美国……
到3初的时候,卡兰萨和威尔逊都做出了避免战争地让步,双方达成“谅解”:卡朗萨承诺尽快缉拿元凶并加强边境治安,而美国作出了撤军的安排。与此同时,被德国潜艇击沉的美国商船已经达到20艘,伤亡人数也直线上升。似乎佩林对美国人的“暗示”正在实现。一时间,美国民众对德国人的“仇恨”已经到达顶峰。现在美国国内叫嚣战争的呼声已经超过了对和平的渴望,而威尔逊那个“摆脱战争”的口号显然变得不合时宜。当美国第21艘商船被击沉的消息传来,美国国会召集了一次特别会议。威尔逊向与会议员宣读了他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地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渐放可战。……我们必须使世界对民主无害。……我们不希望征服。不希望支配。……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卫士。……”最终参、众两院通过一项联合决议,宣布美国与德国之间存在战争状态。随后威尔逊发表公告:美国开始进入战争。这个公告,让他在大选中的支持率甚至超过了他坚持和平地时期。这使得美国的政要更是坚定了战争的决心。
尽管有决心,但是美国人对自己地军事实力相当清楚——17常备陆军,7.3万常备海军,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总共不40战列舰——这样的阵容相对欧洲动辄百万人参加的大战役显然如杯水车薪。为了扩军,美国国会随后通过了威尔逊提出的两个法案:《国防法》、《年海军法》。
历史上把美国的《国防法》称作美国陆军走向正规化、职业化的标志,其核心内容就是成立“美国国家安全联盟”,对国民进行义务军事训练、制定常规的军备采购计划和战略物资储备计划。其实这个法案在1914年12月就被提/政治家。这些人一直在宣传同德国作战的可能性,不过威尔逊最初因坚持中立而反对这种鼓动。到此刻,威尔逊为了通过这个法案甚至亲自领导了纽约和华盛顿的“扩军运动”游行。不仅如此,美国政府还为扩军展开了深入细致的鼓动和宣传,在心理上为全民参战作足了准备。
《19年海军法》被后世史学家评.=国迈进的号角”。在一战之前,美国海军扩建计划的序章里有一句让英国人听了很受用的话:“建立一支仅次于英国的海军”。而19年这法案的目标是:在短短的3里为美国海军增加10超无畏战列舰、战列巡洋舰、10艘侦察巡洋舰、50艘驱|:建立一支海军航空部队和一支海军预备役部队。在其背后是美国的新的**:拥有一支“不亚于任何国家的海军”。为美国是否需要这样一支海军,国会出现过辩论,而英国海军不久前的惨败成为那些主张造大舰的人们的有力论据:“如果英国的大舰队无法对付德国人,美国人就只能指望自己的海军了,因为英国人可能不会再去封锁德国人了。”
美国参战的消息传来,笑得最开心的是中国人。尽管美国的参战还停留在形式上,但是为战争做准备而进行的扩军、战略资源储备让它对欧洲交战国的物资输出顿时少了三成,而这三成物资订单则落入了中国工厂的手中。另一方面,美国参战,意味着中国是唯一一个有能力影响战争结果并保持着中立的国家。中国这种影响力使得协约国与同盟国两个阵营国都极为担忧,纷纷派出代表企图拉拢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