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李大人没了提督五城兵马允辉司的差遣,只剩了一个孤零零的检校右佥都御史虚衔,所以也只能去都察院衙门报到了。//-< 书海阁 >-//(shuhaigecom -< 书海阁 >- 全文字)
都察院在国朝也算声名显赫,与翰林院、六科同为低品级清流官员的养望圣地,无数有理想、有追求官员向往的地方。
但都察院这个负责监察的衙门又与别的衙门有不同之处,其内部尊卑不是那么分明。
都察院的掌院堂官有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左佥都御史,名义上下属有河南道、山东道等十三道,共计一百一十名监察御史。
但这十三道的监察业务都是**开展的,不受都察院干涉,各道可以直接向天子进奏,不须通过都察院。
各道监察御史在外往往自称某某道御史,不加都察院字样。而且典制上也明确规定,都察院掌院堂官与监察御史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和弹劾。
都察院掌院对十三道的节制,大概只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点差调遣,二是回道考察。不像其他衙门,堂官对属衙具有决定性的权力。
所以当初赵良仁担任左都御史时,李佑遭到御史围攻后,腹诽赵总宪掌控力太差。其实赵良仁真是被冤枉了,谁来当左都御史,也不可能把整个都察院变成自己的一言堂。
李佑与归德长公主言归于好的第二日,便带齐了各种文凭,出家门前往都察院履职。他在京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城和东城活动,这次却要向西而去。
因为风水方面的原因,都察院衙署与大部分部院衙署不同,没有建在中城,而是位于西城。同在西城比邻而居的。还有刑部和大理寺。
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合称为国朝三法司,三衙门周围建有一圈高墙。以示法司禁地,隔绝无关行人。
这里还要多说一句,国朝都察院不仅仅只有监察职能,还具有司法职能,与刑部并列为两大司法衙门。只不过分工略有不同,常规案件一般由刑部审理,但很多钦点的重案,特别是官员案件都要由都察院审理。
一刻钟多功夫,李佑到了京畿道街的都察院。过了大门,报上来头。便有司务厅的首领官(就是杂官)司务出来迎接。引着他继续向内行去。
直到后面正中大堂檐下,又经过一番禀报流程,李佑才被传进去。
堂中屏风之前、公案之后端坐着位三绺长须、脸色圆润的老大人,虽不熟悉,但李佑当然晓得这是左都御史江辛岳。又上前一步。拱手为礼道:“下官见过大中丞。”
江总宪犹豫了一下,坐着抬手还礼。
对李佑的到来,江总宪心里很怪异。南京都察院且不说,在京师都察院,右字头御史一律是常驻外差,不在都察院办公,这已经形成固定制度了。
而且右字头御史官衔与配套差遣是共生关系,官衔是虚,差遣是实。他历经宦海二十多年。还真没见过差遣被免掉,却单独留着右字头御史虚衔的诡异例子。
若非公案上明明白白摆着李佑的官告和相关任免诏旨,以及在朝议上见过李佑本人,江大中丞简直就要怀疑是有人行骗上门了,而且还是特别羞辱一个老官僚智商的骗法。
确实,李佑这情况。对官场稍有了解的人都要惊奇。所以当初李佑只辞差遣是非常没诚意的做法,明眼人一看这就是讨价还价的手段,就是李佑本人也根本没有想到居然真会被免职。
却说从刚才听到禀报说李佑谒见开始,江总宪一直就在揣摩,慈圣宫把李佑免职留衔究竟是个什么意思?到底是深有含义,还是一时糊涂了?
李佑找上门来,很明显是要将虚衔化为实官,按道理这是应该的,没法不收。但最大的问题是从无先例,李佑的工作怎么安排?江总宪又纠结了。
首先,李佑是钱太后亲自下诏免职的,弄不明白钱太后的心思,就容易安排出差错。
其次,李佑的官衔不上不下,品级在都察院比较尴尬。若是四品佥都御使以上,可以直接安排为掌院堂官,若是七品,那就属于十三道范围内。
但五品就有点不上不下的,安排为堂官就是个笑话,京师衙门中哪有五品的堂官?
安排到十三道差事,对李佑而言又有点低。十三道御史数目也都是各有定制,就算可以破例,也没有谁愿意来个五品老爷压在头上。
第三,李佑的名头太盛了,杀伤力满朝皆知。在这大政交接的敏感时期,安排不好容易招惹出意想不到的麻烦。虽说都察院里都是各负其责,但谁又敢保证火不会烧到自己这左都御史身上?
可惜袁阁老不在京师,否则还可以去请示…
想来想去,江总宪先放下了差事问题,招来杂役去传唤院中司务。吩咐道:“速速将东院中房间打扫出一座。”
随后又对李佑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