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三四三、三十六营入潼关崇祯六年,白水的秋赋着实壮观,白huāhuā的税银堆满了仓库,在上下一心的欺瞒之中,李轻水压根没有搞清楚这些秋赋是从什么人手里收来的,他还以为这些秋赋都收自于农民,却不知道这些秋赋都是白水的乡绅大户们上缴而来。所以,这秋赋收得实在多了点,让他有点摸不着头脑。
要知道,明末时期,土地的兼并十分严重,大量的土地并不在农民手里,而是在免税的乡绅们手中,简而言之,就是有土地的不上税,没土地的交不出税,朝廷也没理由向没土地的人收税。
结果就造成整个天下的税赋情况都十分惨淡,国家财政一年比一年紧缩。李轻水虽然是一次出任为官,但对朝廷的赋税状况也是略有耳闻的,要知道东林党人是一个结社性质的团体,他们经常坐在一起谈天说地,讲些朝廷中的大事。
就有点类似后世的网友们,在Q群里交谈对国家的看法。所以东林党的读书人对朝廷现在面临的一些窘况,也是知道不少的。
至少李轻水就知道,一个小小的县城,收不出来多少税!
但是,当他看到差吏们收回来的赋税时,他的理念彻底被颠覆了……
“这么多?为什么会收了这么多回来?”李轻水站在县仓前面惊呼着。
“咳!咱们白水今年大丰收嘛。”夏二多也是被蒙在鼓里的人,他哪知道税赋中间的学问,只知道傻乎乎地乱插嘴。
李轻水抹了一把汗:“丰收也应该收不了这么多吧,本官翻看过白水的户籍和田亩登计薄,本县理应收缴的税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这么多,就算是大丰收……也……”
“县尊大人真是的,税赋收得多是件好事嘛,不用想太多!”夏二多笑道。
“呃……也许吧……”李轻水被夏二多、李初九等人联手起来劝解了几句,反正税银多总比少好,至少不是坏事吧?他糊里糊涂地把税银点清,然后拿封条封了,再装了车,请来王二这位“百户将军”让他帮忙把这些税赋押送到府城去,整个过程都云里雾里没搞明白。
这也是因为他确实是一个新官,对税赋的流程这一套不是很清楚!所以才会被大家给糊弄过去。
其实这里也反映出明朝廷行政上的一个弊端,大明朝的官员在上任之前,没有什么职业培训一类的先期准工作,科举考中进士的新官们,几乎都是闷着脑袋去上任,对自己今后具体要做些什么事情心里没底。
一般人就必须得请一个能干的师爷帮自己,如果不请师爷,就得靠着当地的“吏”们来教自己该怎么做……也就是说,一切按“老规矩”来!
这个“老规矩”就是“吏”们把持大官的一个方法,当官的叫他们往东,他们偏要往西,说是这里的老规矩,当官们叫他们不要贪污受贿,他们却偏要吃拿卡要,也说这是老规矩,然而再按照“老规矩”给官员们奉上一笔银子堵嘴,于是上下一心,大家都拿好自己那份儿,保证贪污受贿的老规矩可以永远流传下去。
于是什么冰敬、炭敬、火敬一类的名目,就如此繁衍而生!一个清官上任,不出几年时间,就变成贪官,一个有理想有报负的好青年,几年之后就变成黑着心肠坑人害人的恶棍。
当然,白水的这群“恶吏”们,全都是朱元璋派去的心腹,所以不存在乱教李轻水贪污受贿什么的事情,只是糊弄他而已,但这已经足够让李轻水搞不清楚税赋的流程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最后,这一大笔秋赋银子,在王二和老一队,老2队精兵的押送下,先向着西安府行进,离开了李轻水的视线之后,打了一个转,运回了朱元璋早已准备好的另一个仓库里去,同时李轻水写给西安的叙职信件,也被改得一塌糊涂。信里的内容大致变成了:今年白水欠收,税赋请容拖欠一年云云……
就在白水还在应付这位年轻的县令时,整个天下的形势,又一次发生了巨变……
崇祯六年冬,大明朝廷调遣的官军云集于晋、冀、豫三省的交界地区。由于当时主要的战场已经移到了豫北,因此河南省的官军称为主兵,共有八千三百余名;山西、河北和京营客兵达一万九千六百人,加上曹文诏等所统陕*西兵,参加围剿的官军总数当在三万以上。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