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div lign="ener">
收费章节(12点)
在众人注目下,草丛中两个人影长身而起。但他们并没有朝狄烈等人走来,而是走向朱皇后一行。然后,伏跪行礼,其中一人朗声道:“罪臣知安陆县陈规陈元则携安陆尉都头张立叩见皇后及诸位娘娘。”
朱皇后讶然道:“你识得本宫?”
陈规恭声道:“罪臣二人被俘后,在人群中,曾于远处见过皇后娘娘一眼。”
朱皇后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而是缓步向狄烈走来。到得面前,忽然深深一礼,虽然没有说话,但一切尽在不言中。
陈规与张立见了,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这时却见狄烈向二人招招手,二人踌躇了一下,还是走了过来。毕竟眼前这人连当今皇后都如此礼遇,想来必是非同寻常的人物。
狄烈要过一支火把,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会陈规,突然道:“你就是知安陆县的陈规?”
陈规坦然道:“正是本县。”
“祖籍密州?”
“这……正是,阁下何人,怎会知晓?”陈规越来越惊讶,正想再度发问。
狄烈却是哈哈大笑,上前一把按住陈规的肩膀:“果然是你!好,好极了!”
狄烈的历史知识平平,本来也认识不了几个宋朝名人,但如陈规这样一般人不怎么了解的一个两宋之交的人物,他反而知之甚详。原因很简单,跟他的职业有关。
那么陈规是什么人呢?
陈规,字元则,密州安丘人,是宣和年间的中明法科进士,随后迁任荆湖北路安州的安陆县令。此人虽是文官,却是一少有的知兵文官,在任期间,曾多次击溃来犯之贼寇。其中不泛像杨进、董平、李横这样的悍匪。陈规最令人时人称道的功勋是顺昌大战时,与刘锜一同守顺昌,有力地保障了刘锜的军队后勤,使刘锜的军队得以无后顾之忧与兀术十万金军鏖战,最后战而胜之,取得了著名的顺昌大捷。
但是,如果光凭陈规以上的生平,并不足以让狄烈在后世特别留意并记住这个人。陈规真正让后世军事爱好者或军校生记住的,是他的称号“中国管形火器的鼻祖”。
在公元1132年(绍兴二年)时,陈规任知德安府(湖北安陆)。时逢巨寇李横来围城,并且修造天桥,填平濠沟,围城七十余日。最后陈规创造了一种极为原始的火枪:以竹筒为枪管,把火药装在竹筒内,外置引信,用时点火**。就是这种射程不过十余步、像烟花多过像火枪、原始得令人发指的一次性火器,竟一举烧毁了李横的天桥,令其大败而逃。这便是中国射击管状火器的最早发明及应用记载,基本上军校生都知道。
用后世的眼光看来,这种与大型烟花差不了多少的发明,实在有些上不了台面。但凭心而论,在这个火药还没能真正得到应用的中世纪,能打破常规,最先想到并运用这种武器杀敌的陈规,的确是个思维活跃、有着敏锐洞察力与创造力的技术型人才。
陈规,的确是一个不墨守陈规之人。
但是,按照正常的历史走向,陈规是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说起来,这事还要怪到狄烈身上。
在狄烈出现在这个时空之前,陈规一如正常的历史轨迹那般,响应大宋官家的勤王召令,召集了二千余名乡勇,还有部分安陆县的弓手、衙役、土军,开始了他的上京勤王之路。
从安陆到汴京,行程近千里,道路曲折,河网众多,一路上更有盗匪横行,那叫一个难走。陈规与张立带着这几千号人,加上几十头骡子挽着数十辆大车,足足用了两个多月,才赶到了汴京西南六、七十里外的尉氏县城。当然,这个时候黄花菜早已经凉成冰了。金军已经开始北撤,伪楚朝也已经成立,北宋正式灭国。
陈规与张立眼见事不可为,便打算退回安陆。按照正常的历史,他们的确也能退得回去。这个时候伪楚朝内一片乱象,谁也没心思去理会这些迟到的勤王杂兵。
偏偏这时,陈规遭遇到了一支从黄河北岸狼狈逃回的金军。在原本的历史上,这支金军根本就不会逃回黄河以南,他们会顺顺利利,一路喜乐无极地带着丰厚的战利品,回到安出虎水(女真人的发源地)边,掀开一个个圆顶毡帐的帐帘,乐呵呵地将这些战利品——包括牛羊、金银、铁器、盐茶、奴隶等等,交给他们的女人与孩子。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