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爱去小说网 www.27txt.info,最快更新梦穿康熙换乾坤最新章节!

    没错,在朱昌祚、杜笃祜二人的联合“劝诱”下,曾弘毅将有关自己流言蜚语的始作俑者,最终锁定在了自己的堂叔、多罗安郡王岳乐身上!

    首先,岳乐是当之无愧的贵胄,绝非勋贵那么简单。弘毅的这位堂叔是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四子,其父阿巴泰没有当过皇帝,自然只能算作是“皇亲贵族”,将岳乐称为“贵胄”而不是“帝胄”再恰当不过了!

    其次,岳乐在福临亲政制后,作为皇帝的左膀右臂,由“贝子尚善公”而晋封“多罗安郡王”,其作用和地位日渐突出,晋封亲王也是指日可待的事了。最为关键的,他是福临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有力支持者和执行者,想当然的“改革派领袖”!

    再次,小玄烨的横空出世,受到冲击最大的,的确是岳乐本人。他不得不从原来的政策制定者,大有逐步退化成政策执行着的危险。表面上,诸多小家伙的动议,经皇帝福临的首肯之后,都演变成顺治执政的具体举措,但小玄烨也一步步从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变成了改革派的“隐形首领”。以至于在最近,大有取岳乐而代之的势头——岳乐为宗人府左宗正领宗人府事,而三岁大的玄烨居然已经成为宗人府右宗正,也领着皇仆局的差事。假以时日,这位皇帝的儿子取代皇帝的兄弟那简直是顺理成章!

    最后,说岳乐是改革派。那都是后世的认为界定,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弘毅的判断。但至少在现如今的顺治十二年,也只是在弘毅的心中不断重复而已,时下之人倒是没有一个有如此清晰的认识的。在世人眼中,改革派也好,保守派也罢,只能说出个政策差别,无法人为划线。要划线,充其量划分为所谓的“帝派”和“后派”而已。即便如此,岳乐用当时政坛之人的标准来看。帝后二派的区别在他身上也体现的不是十分清晰。而这也是岳乐能够如鱼得水、左右逢源的重要原因之一:

    于皇帝福临,他是可以倚重的兄弟,处处为自己着想。

    于太后布木布泰,他如今已是宗室之中最为显贵之人。为人处世也必得公允。故而也加以拉拢和重视。

    可偏偏在小贝勒爷玄烨这里。岳乐却变成了自己诸多政策的助力者和执行人,岂非太不把人家当回事了?

    再说了,弘毅猛然想到。后世许多请史学家推断说,当年福临病危,念及两个在世的儿子都还年幼,十分惧怕自己当年“孤儿寡母、主少臣雄”的一幕重演,再出来一个多尔衮式的人物祸乱朝政,于是竟然想着按照满洲老家风俗,搞一个所谓的“兄终弟及”,幸亏汤若望和皇太后布木布泰力王狂澜才得以避免。

    而弘毅注意到的是,关于这件事,正史之中始终未见当时已经贵为亲王的岳乐作过何种表态!唯一有据可查的,就是当后世的“孝庄皇太后”定了玄烨继位的决定之后,首先要求所有大臣在紫禁城等候新帝登基,也就是将在京大员悉数看押在了宫城之内!而这之前,岳乐是奉了福临之命日夜守候在近旁待命的,大有等待遗诏随时登基的架势。他怎么会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呢?

    如果自己和朱昌祚等人的推测正确的话,岳乐的确有很大的嫌疑:表面上看,同为帝派砥柱、改革派首领,岳乐应该不会对小玄烨下毒手。但作为权力的最高享受者之一,他又有陷害自己侄子的原始动力。因为一个少年老成的侄子将来一旦当了皇帝,可比一个懵懵懂懂、折损一目、只知道打打杀杀的侄子难以驾驭多了!更有甚者,取而代之的困难,前者比后者可大多了!

    杜笃祜和朱昌祚如果作为宗人府的官员都能够将这件事的背后主使指向岳乐,更足见安郡王岳乐的嫌疑更大,怀疑他也更合理。但诚如朱昌祚所言,现如今也只能做个推断,无凭无据的,不好定论。

    当然,也不能偏听偏信,还不许有自己的主见和分析。于是,弘毅心中早就将把自己穿越而来这件事“妖魔化”的“正主儿”,框定在了鳌拜或者岳乐身上,而且更加倾向于岳乐一些!

    就在弘毅在暗自思量的时候,杜笃祜再次出声道:

    “大人,臣等正可以借此时机,主动联名上疏朝廷,就说一说‘小爷’您是如何以幼小之躯襄理朝政的。毕竟这几日,我等亲眼所见,您的所说所做,堪称臣子典范,实乃是我大清之福,国家社稷之幸!而对于近日坊间种种传言,我等自然不必理会,这就是所谓的就事论事了。”

    “杜大人所言极是!非但如此,我们还可以广征博引一番,将华夏数千年以来的神童例子多说上几个,用来说明我们右宗正大人的神异并非空穴来风,其实自古以来就有此等神奇之事了!”一旁的朱昌祚也加以引申,一下子开拓了大伙的思路。

    “不错,华夏数千年文明,如此的成例可谓数不胜数!哈哈,云门好论断!以下官此时稍作思量,就有项橐[xiàngtuo]七岁而为孔子师[1]、甘罗十二岁贵为秦国上卿、蔡文姬六岁能辨弦音、曹冲六岁而知称象,凡此种种,多有如此神异之童子,真乃自古有之啊!何必大惊小怪呢?哈哈!”杜笃祜心情大好,一口气说出了四个古代神童的例子。

    “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大人,若是考据史籍,卑职还能说出若干来,譬如:神仙童子元嘉、妙计出庄的诸葛亮、破瓮救友的司马光、年幼论祸福的老子、以语启父的孟尝君、年幼识大局的房玄龄、奇才惊韩愈的李贺,又或者汉代东方朔两岁即能暗诵《魏史》。南朝刘孝绰六岁能文,阴铿四岁诵诗赋一日千言,徐陵七岁能书文而博涉经史,骆宾王六岁即写下传诵千古的《咏鹅》诗,王勃五岁就写出构思严密的文章,常常语惊四座,8岁便写就了《汉书注指瑕》,杨炯九岁中神童举,后授校书郎,而李白五岁时就能背诵《六甲》。十岁时已读完诸子百家之书等等。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啊,哈哈!”【此处诸多神童事迹,请参阅公共章节——“外篇”之《中国历史上的神童》】

    一旁的朱昌祚也展示出文人骚客的卖弄情志。不管小贝勒爷能不能全都明白。又一口气说了若干。

    不等弘毅对照着自己前世的文史知识一一印证。人家杜笃祜有笑着大声称赞起来:

    “好!好!好一个‘以语启父的孟尝君’,这个典故引用的精妙,精妙啊!”

    两个文人骚客还真是一唱一和、相得益彰。引经据典玩的不亦乐乎了!弘毅倒是真知道孟尝君那码子事情的,也由不得不佩服这个典故用的的确贴切,假使他们在给皇帝福临的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