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sp; 同时为了尽可能的安抚民心,杨渥以河南、山东两地刚刚遭逢兵乱为由,颁发诏令宣布免除两地今年的税收,明年和后面的税收则免半,以尽快恢复两地元气。
同时杨渥下令两省各州地方官员必须尽快编制户口,并且按照吴国的税负标准重新拟定税负,减轻百姓负担。
梁国久经战乱,其经济实力是比不上吴国的,再加上战况吃紧,每年必须征收大量税收来保证国用,所以百姓的负担极为沉重。
如今一朝并入吴国后,梁国原本各州百姓的税收负担反而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若是再加上杨渥刚刚宣布的今年免税,明年后面免除一半税收,可以说各地百姓都能得到极大好处,仅这一政策就足以收取各地民心。
当然了,政策光是制定出来还不够,更重要的乃是执行力度。
若是不能执行下去的话,再怎么好的政策也没用。
为了防止各地官员不顾诏令,自行其是的继续征收税收,甚至继续按照原来的高额标准来征税,杨渥专门下令,命大学士杨廷式从都察院中选择清廉、干练的御史分赴各地进行监督,同时暗中又让范遇派人盯着此事,务必要保证政策落实下去。
二月初五,终于有好消息传来,留在宁陵的霍彦威和留在开封的戴思远在得到梁国已经亡了的消息后,各自下令投降,并且二人已经准备启程前来洛阳朝见杨渥。
除了霍彦威和戴思远投降外,陕州、虢州等地同样派遣使者前来请降。
除了好消息外,同样也有一些坏消息传来,比如位于黄河以北的怀州就在梁国灭亡后主动投入了晋国怀抱,让晋国的势力延伸到洛阳以北的河内地区。
此外,关中各地一直没有什么消息传来,显然那些地区还打算继续观望,甚至很有可能像怀州一样选择投降晋国,毕竟吴国的体质对地方势力的限制要比晋国大得多。
当然,对吴国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搞清楚晋国的态度和他们接下来的打算。
为了消灭梁国,晋王李存勖已经亲自统领大军征战十多年,若是加上李克用时代与梁军的征战,那时间就会更长。
花费了如此长的时间,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结果最终除了河北之地外,梁国最核心的中原之地最后竟然全部落入吴国手中,要说李存勖能够心平气和的接受这个结果才是怪事。
所以接下来李存勖到底是不顾尚未平定下来的河北,就立即统领大军渡河南下,与吴国展开大战,还是选择暂时忍下这口气,等平定河北之后再渡河南下,这就不是杨渥所能预料的了。
而吴国一方,如今灭掉梁国之后也急需时间来消化刚刚打下来的地盘,消除内部可能存在的隐患,奖赏有功之臣,彻底夺取尚未投降的关中各地,甚至还有为登基称帝做准备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或许至少在两三个月内都没功夫插手河北局势。
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杨渥首先下令各俊将士将有功之人上报上来,由兵部和枢密院尽快核实并拟定封赏名单。
这封赏有功之臣可不能马虎,不仅要保证公平,而且还要尽快去办。
毕竟将士们奋勇杀敌,所图的不就是赏赐吗?如今好不容易灭了梁国,大家都指望着能尽快获得赏赐。
若是在此时杨渥不急着对他们进行赏赐,反而驱使他们对晋国或者对关中各地进行用兵,那只会让将士们大失所望,从而失了军心。
历史上李存勖灭梁之后,从梁国得到的大量赏赐都被纳入宫中,将士们却没有得到多少赏赐,结果使得李存勖军心大失,没过几年各地就接连出现兵变,最终他自己也在兵变中被杀。
而宋太宗赵光义在这一方面同样犯了一个大错,他在攻破太原灭掉北汉之后,还没有对有功将士进行封赏,就不顾将士们的疲劳和极力反对,急不可耐的在退兵途中下令征讨幽云十六州,结果最终大败而归。
杨渥目前刚刚取得大胜,他可不想闹出相同的问题来。
……
魏州,正如杨渥预料的那样,在得知吴军已经攻占洛阳的消息后,李存勖的确是气得暴跳如雷。
当初杨渥曾经派遣使者出使晋国,劝说晋国放弃进攻镇州,让他们一同南下先消灭梁国,那时候李存勖对杨渥的“建议”还是不屑一顾的;之后当襄陵之战的结果传来,吴军以极为轻微的损失就取得全胜,彻底消灭梁军主力后,李存勖便感到大事要糟。
那时候他亲自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刚刚击败契丹人,追击敌军至幽州;在得知消息后,李存勖率军疾驰,仅仅用了五天时间就赶到魏州。
可惜即便回到魏州,对于黄河以南的局势他也无法插上手,毕竟只要镇州这个“坑”一天没有被填上,他就不能集中兵力渡河南下。
所以到了魏州之后,李存勖一面派人催促阎宝加紧对镇州的进攻,一面调动各地军队,在魏州等地积蓄钱粮辎重,开始为渡河大战做准备。
然而他还是低估了吴军灭梁的速度,也高估了梁国的实力和士气。
当吴军绕过开封,一路长驱直入,目标指向洛阳时,李存勖便明白梁国将完。
那时李存勖一度想要改变作战方略,直接派兵在滑州渡河,攻击吴军后路,为梁国减轻负担。
不过这个计划最大的问题就是后路问题。
吴国不比梁国,当初吴国水军在围攻郓州时就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那些庞然巨物一般的大型战船,让没怎么见过吴军战船的晋国探子见了之后目瞪口呆,回去后极力强调吴军水军实力强大,在水上难以与之为敌。
北人擅长骑马,南人擅长操舟,这一点自古就是如此,李存勖对此很清楚;如今又得了探子的密报,就更加不敢疏忽。
若是直接在滑州渡河的话,一旦黄河水道被吴军战船切断,渡河的晋军就会陷入孤军奋战的下场。
这种极度冒险的事情,即便是喜欢冒险的李存勖也下不了那个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