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可乎?名分不正,而当大权,何以号召天下,期成功于万一哉?若假皇太子以位号,使为陛下守宗社,收将士心,以死悍敌,则天下可保矣!
赵佶看罢遂决意内禅,退朝之后,吴敏至都堂见李邦彦说:“上意已定,今日我当与相公商议应施行之事。”紧接着又召见吴敏和李邦彦,随手拿出一张帖子给李邦彦看,上面尽是赵佶亲批应该施行的事,如以何名义退位、退位后住在哪里、退位后如何称呼,他本人出居龙德宫,皇后居撷景西园,郓王罢皇城司,吴敏除门下侍郎,内侍擅过龙德宫者斩首等等琐事…
当日晚,赵佶召集文武大臣于玉华阁,正奏事间,赵佶对蔡攸说:“我平日性刚,不意金人竟如此猖獗。”他拉着蔡攸的手,忽然一阵昏厥,跌坠于御床之下。宰执大臣亟呼左右把赵佶挽扶到宣和殿东阁,灌入汤药,赵佶才苏醒过来。
他索来纸笔,以左手写道:“我已无半边也,如何了得大事?”群臣面面相觑,无言以对。赵佶又写:“诸公如何又不语耶?”左右也无人敢答应,赵佶自书道:“皇太子桓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处龙德宫。”又大声说,吴敏是朕亲自拔擢的大臣,必然不负朕躬,可传他前来起草退位诏书,并召皇太子进宫。
一连串的突发事件将众人雷的魂飞魄散,谁也没想到正值春秋鼎盛,身体一直安康的皇上会中风,且半身不遂,更没想到皇上一醒过来就要传位给太子,这对于某些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毫无思想准备的诸位宰执此刻也只剩下听从吩咐的份儿了,即便知道不妥,可在众目睽睽之下也做不得手脚啦!
其实这一切都是计划好的,禅位总得找个理由,总不能说是因为金军南侵,皇上给吓得吧,可赵佶考虑后认为既然要禅位,不能不称病,否则会发生变乱,这个理由简单易行,现在形势严峻,让一个半身不能动弹的病人来领导抗战怎么说也不妥,禅位就成了顺利成章的事情,只是赵佶的演技太好,将众人全给糊弄了。
由于赵佶早已将禅让之事告知吴敏,因此吴敏胸有成竹,一挥而就。赵佶看过,将“朕将以道君号退处旧宫”一句中的“朕”字改为“予”,又在诏书的左下角批道:依此甚慰怀。白时中此刻觉出不妥,可皇上一个劲儿的在纸上写“少宰主之”,白时中无奈之下只得受诏。
事情到了这一步,另一个主角赵恒却还不知道宫中巨变,只当父皇病重,一进门就扑倒榻前大哭,童贯和李邦彦就将黄袍披在他身上。赵恒这才明白过来,他爹这是要传位给自己,急忙避让,不肯就坐。
赵佶就以左手写道:“汝不受则不孝矣。”
太子答道:“臣若受之,则不孝矣。”
赵佶又命人请皇后来劝说,赵桓依然推辞不肯。
这事儿有点出乎赵佶的意料,按照礼法规定,新皇即位要三进三辞,按说过场已经走完了,新皇也就该同意了,可赵桓就是不肯。赵佶只好命内侍将赵桓架到福宁殿即位。
事已至此,再无回旋余地,只能强行送到福宁殿,诸位宰执大臣已迎候在那里了,可赵桓就是不肯即位,又扑腾又踢人,竭力挣扎,突然跌倒在地,他也昏了过去。
此时没有人能知道赵桓的心情,也更无法猜测出他是真是假。但他这晕估计不是幸福来得太突然而激动所至,应该是惊的成分多一些!
父皇正是春秋鼎盛之时,无病无灾的毫无征兆的突然要传位给他,是故意试探,还是真心实意,他根本弄不清;再者是自己虽然贵为太子,可是从小就不受父亲待见、臣子们挤兑,兄弟们也不把他放在眼中,三孙子做久了,性格懦弱更是胆小怕事,稍有些风吹草动就紧张的要命,这时肾上腺分泌过旺,血压上升就昏过去了!
此时天色已晚,但当时还未宣布退朝,文武百官鹄立垂拱殿上,宰相白时中不等太子即位,即宣布新天子已经即位,群臣一齐表示愿见新天子,其以诏让群臣退朝,明日再行拜见之礼。
赵桓醒来后木已成舟只能奉诏,无可奈何的从父亲手里接过了乱摊子,在风雨飘摇中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峰,可他身前的路又在何方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