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p;刘琨却忽然神色一变,严肃道:“阿烈,你能不负我所望最好!今日既然你加冠成人,为师却有一句话一直想对你说,就趁今日说出!为师听说,你在长安时劝至尊废除九品中正制之法,鼓励庶民为官,可有此事?”
王烈点点头:“是有这件事,师尊,我哪里做的不对么?”
刘琨闻言,立刻道:“阿烈,你好糊涂啊!你知道你这样做必将得罪天下世家,引火上身么?当然,为师知道你本意是好的,你也是想为我大晋招募更多良才,而且这世家子弟多有不学无术、仗势欺人之辈,却是有损我士族之清名。
可你要知道,这九品中正制乃是我朝根本,擅改必然引起各大世家震动,甚至将来会与你发展不利。更何况若论重礼守法,还是要说士族子弟;而那庶民贱籍的子弟却大都没有受到什么教育、目光短浅,大多数人更是素不服王法管教,若让他们大批进入朝堂,早晚必生祸患。”
王烈听了刘琨这话,却是默然无语。
刘琨虽豁达豪放,但却一直是一个极其重视出身之人,当年能收王烈为弟子,也是觉得王烈实在有王佐之才,而他一直也没遇到合适的传人,这才有了一段缘分。
当然,刘琨后来也一直对王烈极好,王烈自是感恩在心。
今日刘琨这话说出来,王烈听了虽有些不喜欢,但还是恭敬道:“师尊的教导,烈谨记在心。”
刘琨见王烈回答的如此迅速,反而暗自叹息:“自己这个弟子什么都好,就是脾气太过倔强,很多事情也都有自己的主意,此刻虽表面答应了,但内心肯定有不服,不过自己却又不能强加干涉。”
那边程平见师徒二人如此,却是笑道:“越石公,你担心的虽有道理,但老朽到觉得出身不是决定这未来发展和对朝廷是否有利的根本。
这些东西始终都是先天所有,而一个人能取得什么成绩主要还是一个人的生长环境和后天努力有关;若能给那些平民子弟以求学的条件,一样会有发展;如上古圣人出身,也都不是什么名门旺祖。但因为自身努力和后天接受的教育,还是成为了圣人;又如我青山村的那些年轻人,严格说来都是普通人家的子弟,但自从跟随阿烈习文学武。如今哪一个又比那些贵胄出身的少年差?若真以出身论英雄,那天下哪还有落寞的世家?”
刘琨闻言,看了须发皆白的程平一眼,忽然道:“早就闻程老先生见识不凡,初还以为是夸大其词,今日这番话却让琨不得不信服。
不过,琨却想问一句,老先生如此博学,却和那上程聚程家有何渊源,而我这弟子阿烈的身世你为何一直不肯明言?”
王烈闻听刘琨这样问程平。却是身子微震。这个问题也正是他一直关心的啊。
程平一听。却暗道:“怪不得刘越石要提什么出身的问题,原来问题的症结在这里,却是想从我这里掏出些关于阿烈身世的问题。而之前的不过是引子罢了。”
其实。这到是程平误解了刘琨,刘琨行事还真从不如此婉转,他只所以要问,也是一直奇怪程平的身份,甚至是怕程平是心怀叵测,潜伏在王烈身边。
而且,刘琨也想送给王烈一个特别的成人礼,那就是在王烈加冠后,让王烈彻底明白自己的出身。
至于程平这边,之所以一直不肯说出王烈的身世。却也和当日谢鲲在长安向侍中宗敞一样,怕被人知道王烈的身份后,引来仇家对王烈的打压。
不过现在这内堂并无他人,三人中,刘琨是王烈的老师,谢鲲是王烈最忠实的盟友,而王烈自己也一脸期盼的看着自己,加之刘琨亲自开口询问,程平犹豫了下,却缓声道:
“既然大将军相问,我也不隐瞒,我的确是上程聚程氏之后,老朽本名程元谭。”
程平,不——程元谭的话一出口,刘琨和谢鲲却是微微点头,但王烈却是明显一愣。
程元谭,那可是大晋后期一个颇有名望的名字,但在这个时候却还名声不显,虽然之前也曾一直为官。
在王烈的那个时空,程元谭生于前朝东汉延熙乙丑(约245年),成年后先后入仕曹魏、西晋,但官职并不大,名声也不显赫,随后因八王之乱,归隐田里。
而一直到东晋大兴初年(公元318年),程元谭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机,他先是跟随晋元帝司马睿渡江来到江南做官,初为江阳守,不久迁襄州刺史。
大兴三年(320年)凭借镇东军谋、襄州刺史的身份来到新安,担任代理新安太守。程元谭担任新安太守期间,安抚集聚因遭遇灾害而流亡外地、生活没有着落的人,发动他们疏浚河道,兴修水利,垦荒种粮;他关心百姓,爱民如子,曾经向灾民散发了两千石粮食。
粮食虽不多,但在那样的朝代却是少有的行为。
程元谭不但在地方积极实行仁政,更是主动向朝廷推荐有才能的人,发挥他们的才干,而不是如其他士族那般,打击平民出身的人才;他还教导百姓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让新安几乎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为此,新安的老百姓非常尊敬他。到了永昌元年(公元322年)他任满离职准备离开时,老百姓挤满了大道,前来挽留他,使他竟然无法离开。于是皇帝下诏褒奖程元谭,让他继续留任。不久卒于任上,享年八十一岁。
程元谭至死不过是一州刺史,但其的行为和事迹却广为人传诵。
而今日,因为王烈的介入,程元谭不但继续在山野隐居,将来也不再可能跟随司马睿为臣,如今更是全新帮扶王烈。
刘琨和谢鲲自然不知道程元谭今后会怎样,所以对这个名字虽然听过,但并未感到惊讶。
而且刘琨和谢鲲都听过他宽厚、有礼的事迹,刘琨却是一拱手道:“原来是程老前辈,晚辈久仰,当年你在率镇东军,指挥大军南征北战,晚辈多少也是听说一些您的事迹的。可是后来贾氏祸乱宫廷,诸王争斗,这才失去了您的消息,没想到您却隐居在山野小村……”
说完,却是看了一眼王烈,又道:“既然程老前辈隐居山村,那阿烈的身世,想必程老前辈您也是知道一二的吧?”
程元谭也看了王烈一眼,却见王烈双眼圆睁,死死盯着自己,暗叹一声,沉声道:“也罢,阿烈既然已经及冠,是该叫他知道这些的时候了。”
王烈却上前一步,跪坐在程元谭面前,问道:“程爷爷,我父亲究竟是何人,他是否还活着?
其实,王烈真的不在乎自己是谁的后代,他今日取得这般成就,大部却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又不曾直接借助到那个所谓的家族的一点帮助,更不曾用那个家族为自己争取过什么利益。
所以王烈可以说对自己身后的家族毫无感觉,甚至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家族,王烈只会觉得厌恶。
反到是养育他长大,教他骑射的父亲王抗,才是他真正重视的人,他现在只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哪里,是否健在人世。
程元谭爱怜的摸了摸王烈的头,缓声道:“阿烈,你家先祖其实也是名门之后,可是因为行事张狂,又参与党阀争斗,多为人猜忌,最后惨被囚禁、杀死在异乡。当然,这些都是早些年的事情,而你父亲当年因为与你母亲两情相悦,但不为家族所容,而他之前和老夫之子是旧相识,这才和老夫一起来到青山村隐居避祸;不过,自从他那年忽然离开后,我也一直不曾收到他的消息,是生是死,我也未知……”
程元谭说到这里,敏感如谢鲲已经坐实了心中猜想,暗道:“看来阿烈还真是那人之后。”
刘琨却是紧蹙眉头,心中也有了一个大概的猜想。
王烈却仍有些糊涂,追问道:“那我的父亲是哪一个?”
程元谭看了几人一眼,终于道:“你父乃是琅琊王氏、曾为尚书令的王戎王濬冲之后,而你则是王濬冲的嫡孙;当然,你父亲原来也不名抗,而为兴,是王濬冲的次子,王兴是也。”(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