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现在的问题就是要和民夫说清楚我们要做的事情,这一点很重要。”吕汉强对围坐在一起的所有心腹的人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这样会不会让民夫们出现逃亡和慌乱?”赵梓就皱着眉担心的道。
“圣人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我们就是要使得他们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甘心的去做,这样我们的队伍才更稳定,更有战斗力。”吕汉强耐心的对这个文人解释。
赵梓和王公公这两个一个在科举里,一个在宫里都读过圣贤书的人,对吕汉强的这段圣人的话当时就弄得瞠目结舌。
“不对吧,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样才对啊。”
吕汉强就撇撇嘴:“那是你们的误读,误读了几千年你知道不,我这个是正确断句解释,这样才说的通。”
对孔老二的这句话,近现代以来,一直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说,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
这句话在现在看来,绝对很明显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几千年来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权术,小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庸庸碌碌一辈子!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封建统治者奉为至宝,抹杀了多少真理与人民的创造性。这就是现在赵梓和王公公的想法。其实这也是一种裹挟。
但同时,我们的问题就来了,这样的一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
我们知道,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候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断”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在这里插一句,孔子的文章为什么被后人引用得非常多呢?这其一当然是孔子本身的名望使然,其二,则是因为他的语录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一来,后来的人无论是谁,抱着什么目的,都可以从孔子的话中断章取义地引用其中的相关部分,再加以自己个人倾向的理解和句断,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比方说现在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从前文来看,我们孔老先生前边一直在讨论诗礼乐这三种东东的教育问题,可怎么后边一下子就变成去教帝王权术的训诫了。
原来,这又是后人别有用心地断章取义,刻意在句子的中间用一个不恰当的“句断”使这句话产生了歧义的缘故。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