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朝廷处于平衡南北士子数目的政治目的,对北方省份都比较优待,并没做人数上的限制。
只要你有秀才功名,想考举人,自报名参加就是了。
不过,陕西这个地方比较特殊,地方实在太大。元朝时的宁夏、陕西、甘肃、青海都合在一起,成为陕西布政使司,县份多,朝廷给下来的考生名额也不够用了。
而且,陕西,尤其是关中地区的文教自永乐年开始就异常发达,到弘治年更是出了李梦阳、康海这样的大名士。说起读书之风,近年竟不比江南逊色多少。
今年,堂堂扶风县,竟然只分得了九个考生名额。
扶风县秀才多了去了的,有在儒学念书的,有多年念儒学害羞了坐馆教书去的,还有充幕府吃大户的,至少那是二百多人。这么多人都想去科场上碰碰运气,数目有限,没办法,只得考。
苏木苏状元代表朝廷巡按陕西学政之后,出了个命令:扶县赴西安乡试的秀才,钦定为三等各三人,即九个解额,核准九人代表本县赴西安乡试,是正解选手。
省上学政大老爷大宗师亲自来考,设了六等成绩,取前三等,即优、良、合格,从这三等的卷子里剔出前三名,凑成九个解额。
谢自然在家里休息了两日,省上就下来一个学政老爷,主持了一场考试。
考试倒也简单,就出了一道八股时文。
谢自然也不怎么将科举放在心上,就随意地作了一篇。
学政当天就审完了卷子,定下名次,谢自然竟然拿了头名。
说来也怪,黄东这人读书本不成,考试成绩排在后面,仅仅得了个合格。可也是他运气使然,在合格这等中,恰恰得了第三,按照规矩,得了个解额,如果明朝有眼镜的话,肯定要落上一地。
成绩好的,就算地得了优,只要不进前三,也去不成乡试考场。黄东学业不佳,却因为得了合格的第三,竟去成了。
看来,这朝廷的制度也有大问题。
消息一出来,乐得黄秀才差点发疯,见人就笑,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
说句实在话,谢自然本就有才。否则也不会在四年之内从一个学童考成秀才相公。对于这场考试,他也有信心,中了也不意外。
当下,就收拾好行装,准备出发。
离本届陕西乡试也只剩半个月时间,辛知县也不敢耽搁。解额考试一出来,第二天就下了帖子给各个考生让他们上路,并附上四两银子路费,这叫催送。
从扶风到西安也不过三五日路程,四两银子足够考生在西安使用,还能过得很奢侈。要知道,寻常人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也不过三四钱呢!
所以说,只要得一个解额,一年的生活费用就有了。
因此,必须要考。
辛知县又在东门扎了彩棚,给本县的九个考生送行,这叫跃龙门仪式。
古代文娱生活贫乏,难得有这么个热闹看,几乎全县城的百姓都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