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bsp;王秀他们也获得了英雄般的欢迎,只可惜不是官方的迎接,事实上要不是我地影响力足够大。仅凭这么一部作品是无法一夜成名地。就算已经具备了二流水准也不行,更何况她写的故事还有着明显的感情暗示,换做是其他人不被和谐掉就已经念阿弥陀佛了,所有的人中。可能唯一没有什么收获地就是我了,就算是临时创作了一部剧本,可同样因为自己的名声实在响亮,所以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
但是人们看不见的一个变化正在慢慢的成形,要是在以前,展览上的绝大多数作品都不会被审核机关通过,可现在他们不仅堂而皇之的摆在了展台上。还顺利的打开了商业化地市场。也就是说在我们所不知道地时候。人们的思想中对于动漫地定位逐渐的改变了,不再是将其看成纯粹哄孩子的东西。而是辩证的区分出作品所对应的年龄群,成*人看动画不再是被人耻笑的事情。
于是有关对动画分级的问题逐渐提上日程,不过国家在内容的管控上还是相当严格的,媒体播映也是需要审核的,所以暂时没有这个必要来划分年龄,很多出版商也喜欢现在这种模糊的规定,这样他们能更多的向未成年人销售成*人作品,而不用担心任何法律问题。
贞子的到来乐坏了一直没有同龄玩伴的雨光,两个小东西整天在屋子里瞎转,就算我使尽浑身解数也不能让他们走出房门半步,原因很简单因为天气太热了……这两个家伙并不会明白我为什么对分级制度如此重视,也不知道我正在编写的用来上交个王老头的“分级可行性报告”有多么的重要,他们只知道每天缠着我索要零食和玩具,全然不顾我已经焦头烂额。对于我的遭遇老姐和可欣并没有一丝的同情,反而还顺理成章的将照顾孩子的工作交给我,理由是他们和我更亲近!
我知道他们亲近我的原因是因为我总是能给他们零时,而且还与其他人对孩子的管教不同,总是顺从他们的一些小脾气,也并不强求他们每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既然他们必须有一个大人陪伴,那么腻在我的身边自然要比待在别人身边要悠闲地的多。这就像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一样,因为那里面都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东西,即便是以科教为目的的动画片受欢迎的程度也绝对会超过某个知名教授的讲座,但这有个前提,那就是他们必须能看明白荧屏中说的是什么东西,对此我做了一个试验,刻意找来一部日本分部制作的成*人类影片,那里面当然是充满了现实观念的职场故事,没有炫目的镜头和夸张的造型,没有轻快的配乐与跌宕的剧情,有的只是一个虚构出来的现实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那种微妙的人际关系。
虽说这也是动画片,但却只有真正踏入社会的成*人才能看明白,而雨光坐在电视前只坚持了不到十分钟,便拉着贞子寻找这一天的游戏目标了,同样在观察这个试验的老妈只是摇了摇头,并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其实真正的原因就在那里摆着,成*人和雨光他们之间的代沟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达到了不可逾越的程度,所以即便这部职场故事在日本造成了轰动,可并不能吸引小孩子坐在电视机前,但可笑的是,它却十分附和某些部门的规定,没有暴力、没有色*情、没有恋爱情节、甚至连起码的商业噱头都没有……
秋蝉还在树上不停的鸣叫,眼看着这个暑假即将过去,可我但现在还写不出计划内的报告书,也许在平时我能和王老头侃侃而谈的聊上一整天,可现在却发现我手中的笔有着千斤的重量,一旦打开审核制度的闸门,这固然会推动中国动漫甚至是影视作品的发展,但也有很多必须抵挡在门外的东西也会包裹上无害的外衣走入国门。我国民众的思想和心理成熟程度达到要求了吗?
熟悉日本动画的人都知道,日本的犯罪情节影片都无一例外的宣传真正的犯人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走上犯罪道路,最出名的就是连载了9年还看不到头的《柯南》,这其中大多数的剧情都是谋杀案件,而绝大多数的犯人都有着心酸的故事和死者不得不死的理由,这是编剧的套路吗?是!也不是!
说起这个问题,就要从他们的思想上入手,历史上谁都知道他们因为侵略别人失败而沦为战败国,可一直都宣称自己是“正义使者”的日本政府又如何向国民解释“正义”会失败?于是“情有可原”的失败者便成了日本国内最为广泛的自慰良药,这其中包含两种概念,其一是作为失败的一方他们并不是邪恶的,而是各种外在的条件让他们走到了正义的对立面,本质上还是好的,属于那种情有可原的从犯!而另一种则是说邪恶的代表有着正义的过去,只是在胜利者阴险的宣传下才被人误认为是邪恶的!总之一句话,那就是暗示日本的失败并不是正义战胜了邪恶,而只是各种无可奈何下的情有可原!
回想一下,几乎所有拥有正邪冲突情节的影片都在反复的宣传这种思想,也有突破这个框架的作品,可惜太少了并且不是完全性的突破,比如《犬夜叉》。当然幻想着战争在某种外力下并没有结束,日本并没有沦为战败国的作品不算(例如《高机动幻想》、《女孩舰队》),这种情况下,还不具备辩证思考能力的孩子都会被反复的灌输着----失败者并不一定是面目可憎的!无论是日本孩子还是其他国家的孩子。只有极少数的作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反面人物具有常人无法理解的变态思想,让人一看就觉得现实中很难找到的那种,其实翻看历史审视一下,二战时期的日本举国上下都是一种心态畸形的侏儒嘴脸,不知道这些作者是在映射过去,还是一个可叹的巧合?
看着眼前雨光和贞子这两个国家里典型的八十年代儿童,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解开这个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