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合理搭配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唐谦笑着说道:“冯小刚不喜欢知识分子,尤其不喜欢那种假道学的知识分子,这早已在他的作品当中显露出来。早在《编辑部的故事》这部由王朔和冯小刚编剧的电视剧当中,我们就可以一窥端倪。编辑部里的男一号李东宝是一名没有上过大学的摄影记者,而他心仪的对象——由吕丽萍饰演的葛玲,学历背景也颇为可疑,这两个人都不是根红苗正的大学生,因而也就被编辑部中两个老派知识分子刘淑友和牛大姐所瞧不起,牛、刘二人与李、葛二人的矛盾构成编辑部里的矛盾主线,当然牛大姐与刘淑友也就自然而然成了葛玲和李东宝这一对巧舌如簧的年轻人的嘲讽对象。在嘲讽知识分子方面,冯小刚的良师益友王朔显然走得更远,在改编自他的小说的电影《顽主》当中,一个道貌岸然的公共知识分子被狠狠地嘲弄,并最终承认自己人生的悲剧。我们举《顽主》的例子是想要说明,冯小刚和王朔在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上很有可能非常相似,他们在同一战壕里面惺惺相惜,难免会互相影响。在姜文导演的,同样是改编自王朔小说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当中,冯小刚还客串过一个中学历史教师的角色,这个人物身上的懦弱与猥琐被冯小刚演绎得非常露骨,可见冯小刚对此类人的态度是由来已久的。1958年生于bj的冯小刚在青春期时恰逢一个史无前例的年代。在那个年代当中,知识分子的处境尽人皆知。那段成长的经历是否会对冯小刚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产生影响呢?我们不敢妄下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冯小刚对于某些知识分子或者文化人身上的虚伪、做作持彻底否定的态度……”
“让葛优来做一部爱情电影的男主角无论如何都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实际上在主演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之前,葛优的银幕和银屏形象极为不佳。好色之徒、土匪、恐怖分子、流氓,一连串的反面角色几乎将葛优的演艺道路彻底定型。葛优的潜质恐怕只有冯小刚和王朔这一批人才能真正发掘出来,实际上从《编辑部的故事》一炮而红之后,葛优的光头就成为了冯小刚电影的最为耀眼的标志物,每一部冯小刚的电影几乎都会让这个老实与狡黠并存、诚恳与世故同在的bj男人谈上一场有趣的恋爱。更有意思的事情当然就是,每次恋爱都会牵出一位绝色的美女。
在《甲方乙方》当中与葛优谈恋爱的是刘蓓,两人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场面成了那个年代里面最温馨可人的场景之一。在《不见不散》当中,坐在葛优对面的女人换成了徐帆,两人在异国他乡的一场分分合合的爱情不由得令人唏嘘慨叹刘元的桃花运怎么那么绵长?《没完没了》里面,葛优的对象第一次换成了台湾美女吴倩莲,从此就一发而不可收拾,葛优这个沉稳老练,风趣幽默的bj男人身上后又被赋予了对香港女性的巨大吸引力,在《大腕》当中关之琳被优优俘虏。其貌不扬的葛优搭配靓丽可人的美女,这种蹩脚的爱情方式不用过多渲染就已经足够具有喜剧效果。更何况,我们会发现在葛优饰演的人物与这些美女所饰演的人物之间,爱情的天平居然还严重地向男性一方倾斜。换句话说,男人在爱情关系当中处于一定支配地位。这无疑令绝大部分同样其貌不扬的男性电影观众如饮甘泉、心情舒爽。而对于女性观众而言,葛优的形象尽管远称不上英俊,但他却能够给人以足够的安全感……”
“冯小刚的电影在影像风格上面,往往略带怀旧,风格也以平实、自然为主,甚至会有些拘谨、呆板。跟我在视觉方面,电影美术出身的冯小刚显然没有多少追求,一切画面性的东西都是根据剧情去选择最稳妥的方式。这与中国第五代、第六代导演拼命追求艺术风格的情况截然不同。然而尽管在视觉方面乏善可陈,但冯小刚的电影却无一例外全都会有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从《永失我爱》开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会在故事创意和剧本创作上下最大的力气,他与几位中国当代优秀作家的亲密合作,就是他重视故事和剧本的最好证明。在王朔、刘震云、刘恒这三位文坛大腕的鼎力相助之下,冯小刚电影在剧作方面一直发挥稳定,并对电影的成功发挥至关重要的影响力。而这三位作家与冯小刚在不同时期的合作,也恰恰可以将冯小刚电影的创作明确划分成为三个阶段。总而言之,文学之于冯小刚的电影而言实在是最重要不过的事情。编剧的工作对于冯小刚而言再熟悉不过,他早年还在bj电视艺术中心做美工的时候,就是因为能写电影剧本而被慧眼识才的郑晓龙发掘出来。之后,冯小刚连续创作了《遭遇激情》、《大撒把》等电影剧本,《bj人在纽约》、《编辑部的故事》等电视剧的编剧名单中也有他的大名。能写、会写是冯小刚的优势所在,但恐怕只有冯小刚自己最清楚,他的文学功力尚不足以决定一部电影的质量的好坏,在电影的主题、内涵、韵味等等方面,他终归需要拉来一座靠山。这正是他与王朔、刘震云等人亲密合作的原因所在。班门弄斧这个词用在冯小刚这里绝无贬义,他从一开始就做了最聪明的选择……”
“王朔对冯小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显然存在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答案——非常大。但这个答案有些含糊,究竟非常大到何种程度呢?旁人的猜测其实都不准确,当事人自己的说法或许才最能接近事实的真相。冯小刚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全书第一个章节就是写他与王朔的相识,而这一节的标题则更是耸人听闻:它来自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赞歌——“抬眼望见北斗星”……”“冯小刚的电影处女作《永失我爱》改编自王朔的同名小说,这个“流氓爱上空姐”的故事在王朔的早期文学作品当中具备一定的典型性。片中的人物在表面的玩世不恭下隐藏着不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这种浪漫主义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统领了冯小刚电影的精神内核。而这只是王朔对构成的巨大冯小刚影响中的很小一部分。
在这部略显稚嫩的影片当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冯小刚电影那些至关重要的元素的雏形。首先是整个电影的故事结构,我们发现郭涛饰演的苏凯作为一个男性角色与其后葛优在冯小刚电影中饰演的一系列男性人物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几乎就是同一个人。影片的故事情节绝对围绕这个男人来展开,但却从不涉及这个男人的家庭,他如同是没有父母,独自长大的孤儿一般,在社会上历练成长,他的生存技能优秀,自我保护能力超群,他很有爱心,但绝对不会滥用自己的爱心,他貌似追求自由散漫四海为家,但骨子里却比任何人都向往家庭生活的浪漫温馨。他看上去大大咧咧,但内心之中却又极其敏感——这个人其实就是王朔本人。在王朔的那些以第一人称写作的小说当中,我们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