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的四寸高平两用炮,主炮口径也是脱离了中国海军小型军舰中大规模采用的五寸舰炮,首次采用四寸高平两用炮。
这里面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射速的影响,中国海军的五寸舰炮中的炮弹重量比较大,而且又是采用半主动的发射模式,射击过程中需要人力搬运炮弹,但是要求射速非常高,而且中国人的体格比白人和黑人要小一些,所以对五寸炮弹的搬运显得比较吃力,这种情况实际上很早就存在,不过在一战以及二十年代甚至三十年代的时候,中国海军注重的是火力,那时候恨不得在驱逐舰上装备六寸舰炮,而且早期五寸舰炮的射速也比较有限,人力搬运勉强也可以办到。
不过当时是射速即便还普遍较低,但是第二次中日战争中,曾经发生过驱逐舰上的炮组成员因为长时间搬运五寸炮弹,导致力竭而死的情况。是到了三十年代末期,海军对中口径舰炮的射速要求大大提高,而技术上的进步也让射速的提高得以实现,但是速射提高了对炮组成员的体力要求就更大,而且受限于技术上的限制,中国海军目前还无法实行对五寸舰炮的全主动化射击,哪怕是勉强实现也会导致成本大大提高,这对于一款预期大批量建造的通用驱逐舰而言是不可接受的,如此情况下也就不得不让海军重新审视通用驱逐舰上的主炮口径问题。
于此同时中国在四寸口径舰炮上的全主动射击已经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能够有效的大量提升四寸舰炮的射速,这种情况下中国海军采用四寸舰炮作为通用驱逐舰的口径也就不难理解了。
八门四寸全主动化射击的高平两用炮,在火力密度上远远大于六门五寸半主动射击的舰炮,而火力密度对于一艘小型军舰,尤其是侧重防空性能的通用驱逐舰来说尤为重要。
同时自安级驱逐舰还有不少的40毫米以及20毫米防空炮,作为一款驱逐舰所必须的鱼雷发射器和反潜武器也不少。
在这么小的吨位中装备这么多的武器,自然是需要在其他方面进行牺牲,比如航速就不算太快,只有三十四节,而这对于一款驱逐舰来说算得上非常慢了,要知道之前中国在三十年代所设计的另外几款驱逐舰中,基本都是三十五节以上的航速,甚至三十七,三十八节的航速。
海军之所以减低对自安级驱逐舰的航速需求,主要还是海军战略发生了变化,设计的这款自安级是准备用来给航空母舰护航的,主要工作实际上就是防空和反潜,对雷击作战没有太大的要求,所以对高航速也就没有了迫切的需求。
这一点不但体现在自安级驱逐舰上,同样也体现在第八期以及第九期计划里的其他部分辅助舰上,航速都不算太高,基本以能够跟上航空母舰的机动速度为要求,基本上三十二节到三十四节之间。不过话又说回来,造成航速降低的除了航空母舰编队对高航速没有太大需求外,更主要的还是成本问题,一艘军舰里,尤其是小型军舰中,最主要的成本是动力系统上的成本,每提高一节的航速所代表的都是大量的成本,而成本对于需要大规模量产军舰来说是限制的极为严格的。
当然了,也不是全部军舰的设计都是按照航空母舰编队来要求的,实际战争中,全范围的航空母舰编队作战实际上就是舰队决战,而平时间在广阔海域上还会发生众多的小型编队之间的作战,毕竟航空母舰再多中国现在也就十二艘,哪怕是第九期的那些航母相继服役了也就二三十艘,不可能分散部署到每一片海域,所以实际战争中,次要战线上的作战也是非常的频繁,第二次中日战争期间实际上中日海军直接就只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决战,而其他时候基本都是巡洋舰、驱逐舰之间的小编队交火。
为了满足次要战线上的作战需求,中国海军还有另外的高航速,强大的雷击能力的驱逐舰和轻型巡洋舰,牺牲了防空火力,注重雷击、和航速,甚至连造价都是比防空型的各辅助舰都要高,不过这一部分的造舰计划数量不算太多,基本都是按照雷击舰队的规模来配属的。
第八期和第九期的计划主要还是完善扩大航空母舰编队为基础,其他的只是一些次要的东西。
陈敬云检阅了第一舰队后就没有在上海停留太久,随后就是回到了南京,刚回到南京,空军的伍世钟就是找到了陈敬云,开口第一句就是要钱。